醫療常識★青少年肥胖別輕忽 成年胰臟癌風險恐增4倍

  小時候胖,長大可能還是胖,甚至提高罹癌風險。國外研究發現,青少年肥胖,未來恐將增加4倍胰臟癌風險。根據《全球醫藥新知》關於「青春期的體重可能會影響成年的胰腺癌風險」的報導指出,體重過重、肥胖,甚至比正常體重還重一點,都會增加胰臟癌風險,該研究已於日前發表於美國癌症協會期刊《癌症》。

  據統計,胰臟癌位居全球癌症死亡排行榜第6名,越來越多研究發現,成人肥胖與其胰臟癌發生風險有關,體重越重,胰臟癌風險就越高。

  為了進一步證實胰臟癌風險與青少年體重有潛在關聯性,美國拉賓醫學中心與特拉維夫大學組成研究團隊,長期追蹤年齡介於16歲至19歲約108萬7358名男性以色列猶太人、70萬7212名女性猶太人的資料。他們在1967年至2002年期間接受強制體檢,團隊透過記錄了解體重狀況後展開長期追蹤。

  研究人員調閱以色列國家癌症登記處資料,了解受試者胰臟癌發生率以及青少年體重是否具有關聯性。在追蹤時間的中位數23.3年中,確認了新發551例胰臟癌病患,其中男性占423例,女性占128例。與正常體重相比,體型肥胖男性的癌症風險高出3.67倍,女性高4.07倍。研究發現,起因來自肥胖導致全身發炎,長期下來,提高了胰臟癌風險。

  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暨高醫肝膽胰內科主治醫師余明隆指出,肥胖與酗酒是目前已知胰臟癌的兩大危險因子,如果體重過重,導致胰島素阻抗,就會引發糖尿病,造成全身慢性發炎,除了胰臟癌之外,乳癌、大腸癌、肝癌都被證實與肥胖有關。

  余明隆提醒,想要遠離癌症威脅,第1步就是控制體重,維持正常重量,均衡飲食,養成運動習慣,同時也要戒除菸、酒。由於胰臟癌較難早期發現,建議有家族史等高風險族群應該定期接受健康檢查。

相關推薦

文/李藹芬採訪諮詢/嘉義基督教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楊珮音   依妊娠階段探討原因 孕期常見出血的原因為何,可依照孕期階段逐一探討: 全孕期可見 ˙陰道發炎、破皮或子宮頸瘜肉 楊珮音醫師指出,因陰道發炎、輕微破皮,或子宮頸瘜肉而引起的出血,出血量不大,算是孕期出血的常見狀況。她解釋,子宮頸瘜肉...

閱讀詳情 »

    性愛生活中,每一個女人都渴望自己能夠擁有完美的性高潮體驗,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如願以償。近日,英國《新科學家》雜誌揭開了女性性高潮的神秘之處,也許能解答你心中的疑問。 1、G點確實存在。G點是陰道裡一個小區域,受到刺激能形成極強烈的性高潮。意大利一項研究發現,有G點高潮經歷的...

閱讀詳情 »

我們的心臟每天跳動,將血液送往全身。心臟將血液打出來後,進入大動脈,大動脈接到血液後,會不斷透過收縮,不斷傳接,將血液送到動脈,毛細血管,送到全身各處。 最難送到的幾個位置: 1)頭部頂端 2)手指指端 3)腳指指端等離心臟最遠的地方。 看一個人有沒有心髒病的前兆,摸一摸他的手,如果手腳冰涼就知道...

閱讀詳情 »

厄瓜多的19歲業餘模特兒簡度(Catherine Cando),去年在選美中奪得「杜蘭皇后」(Queen of Duran)的殊榮,前途原本一片光明,可是卻因為封后的獎品而白白送命。 據英國《每日鏡報》報導,「杜蘭皇后」簡度獲得的獎品包括一輛車、一部平板以及抽脂療程。 起初,她認為自己根本不需要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