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靜脈曲張哪4種症狀就要就醫?一次瞭解精確診斷和微創治療

靜脈曲張哪4種症狀就要就醫?一次瞭解精確診斷和微創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許多久坐久站族都為靜脈曲張困擾不已,該怎麼辦?嘉義長庚紀念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黃耀廣表示,若症狀不嚴重,可先觀察,一旦症狀惡化影響生活,建議前往心臟血管外科,或設有靜脈曲張門診的醫療院所檢查,讓專業醫師判斷其嚴重性,因應不同程度而提供適合病患的療法。目前微創手術有電燒(或稱”射頻”)和雷射,以及最新的治療方法則是對於周遭組織傷害較小的靜脈膠水技術。依照醫師的評估,有些手術完成後需要穿著彈性襪,術後的居家護理像是避免久坐久站、多多走動,都可解決靜脈曲張的不適。

靜脈曲張常見4大症狀 惡化快就醫!
靜脈曲張哪4種症狀就要就醫?一次瞭解精確診斷和微創治療

黃耀廣醫師說明,靜脈曲張像「白頭髮」可視為一種退化,靜脈血液回流心臟,依靠肌肉向上擠壓的收縮力,靜脈瓣膜則能阻擋血液回流。不過,當靜脈瓣膜退化鬆弛,阻擋血液回流的機制失靈,靜脈血淤積在表淺靜脈系統,就可能造成靜脈曲張。

黃耀廣醫師提到,臨床常見腳痛、血管破裂出血、反覆性蜂窩性組織炎、難癒合的靜脈傷口等4大症狀。若症狀不嚴重,只是色素沉澱影響外觀,可先留意觀察,一旦症狀惡化影響生活工作,甚至出現傷口就要就醫了。

診斷靜脈曲張 嘉義長庚申請專利MRI 

靜脈曲張的黃金診斷標準是透過靜脈超音波,不過黃耀廣醫師指出,想獲得完整的下肢靜脈分布,至少需要2-3小時,而且骨盆腔內的靜脈「照」不太到,再加上有經驗的技術操作人員難尋,檢查後較難有客觀的實體影像,這些都是目前超音波掃描技術的限制。

對此嘉義長庚心臟外科團隊,發展出「下肢核磁共振全靜脈掃描」,拍出下肢完整的靜脈影像,病人自己也能一覽無遺。黃耀廣醫師表示,此MRI技術不需要顯影劑且零輻射,用強大的磁力對血液和組織作記號,再進一步分析這些標有記號的粒子分布情形,就可以獲得下肢全靜脈系統的狀況。

「越是清楚患者的血管情況,越能決定最適合的手術方式。」黃耀廣醫師提到,嘉義長庚目前執行靜脈曲張手術前,大都會先拍攝MRI,位置較特殊的動脈也可順便檢查,只要半小時就可以獲得超音波2-3小時的結果,目前正在申請專利。

治療靜脈曲張 手術方式一次看清

靜脈曲張的介入手術可分為傳統手術與微創手術,目的都是關閉「壞掉的、變形的」表淺靜脈,使血液流向深層靜脈。黃耀廣醫師說明,傳統手術是用鐵絲,綁住壞掉的大隱靜脈之後,將其抽離出體外;此傳統手術無法處理龐雜的靜脈分支,手術進行時的血流量以及造成的瘀青腫痛都較為嚴重,同時也很容易破壞黏附在血管表面周圍的神經。

至於微創手術,根據能量的形式,分成電燒(或稱 ”射頻”)和雷射,都是透過熱能來破壞功能不良的靜脈,但是熱能也可能會傷害到正常組織,造成周遭皮膚、神經受損的風險。

靜脈膠水 年長患者一大利多

黃耀廣醫師對此表示,最新微創手術還有物理方式的靜脈膠水,先用MRI核磁共振確認血管構造,再用超音波定位,將導管放入病變的靜脈內開始釋放靜脈膠水,醫生在外部施以適量力度的按壓黏住淺層靜脈。

靜脈膠水對鄰近組織破壞力小,且僅需局部麻醉。黃耀廣醫師提到,曾有一名80多歲的退休老師,由於擔憂雷射手術時,需要預先施打食鹽水,用途為保護血管外的皮下組織,但食鹽水對於年紀較大的患者,可能造成心臟負擔;因此與家屬討論後,決定選擇以靜脈膠水執行手術,術後相當成功也恢復良好。

靜脈曲張術後 不能忽視居家保養

「白頭髮染黑後,也不能風吹日曬雨淋。」面對靜脈曲張,黃耀廣醫師提醒,任何治療後都要做好術後保養,根據醫師的判斷與建議,有需要時穿著彈性襪、避免久坐久站、平常多多走動等等,養成這些習慣才不會讓這蜘蛛網般的藍色曲張血管在您腿上復發!建議民眾學習觀察腿部,若有4大症狀:腳痛、血管破裂出血、反覆性蜂窩性組織炎、難癒合的靜脈傷口時,應盡快就醫尋求治療,以免病情惡化,增加治療難度。

【延伸閱讀】

八旬老翁腿部傷口10年好不了 治療靜脈曲張終癒合

淺談三大類血管疾病 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教你預防 遠離國人第二號殺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55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前情提要】原以為只是小感冒,沒想到竟然診斷出得了兩個腫瘤!對於已十六種病纏身的孫正春來說,這是絕望的噩耗,他甚至連遺書都寫好了。然而,身體的本能告訴他:「何不走路去上班?」他也沒想到走路對抗病有沒有用,但他想接受生命的挑戰,只要一天進步一點點,對原本完全不愛走路的他,就是很大的突破!  ...

閱讀詳情 »

【孫正春現身說法】 如何實踐抗癌三部曲? 孫正春成功地靠健走甩掉身上的腫瘤,同時也甩掉了體重──他目前擁有十八歲時的體重,走起路來腳步輕盈。不過,這是個案,而且沒有醫學根據證明腫瘤可以靠健走消除,所以在看他的故事時,不妨解讀為孫正春以健走當作「保養」的方法。他在面對各方求助的朋友時,都是以與大家分享...

閱讀詳情 »

多走路,多吃綠色食物,多吃優格! 孫正春身體力行100天, 2個腫瘤消失了,16種宿疾改善了! 想健康,走路最簡單,不花錢,絕無副作用!  他原本天天吃焢肉、能坐就不願站,直到癌症的陰影迫近,才驚覺必須改變! 從完全不走路到一天走上六小時,他慢慢走,打赤腳走,拿著啞鈴負重走;他吃樹葉、喝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天氣冷,皮膚容易乾燥;天氣熱,皮膚容易流汗,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兒童來說,一年四季皮膚都容易敏感而起紅疹、搔癢,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醫師強調,要預防症狀發作,平時應做好保濕,夏天可選擇較清爽的保濕乳液,冬天則選用較滋潤的乳霜。長庚醫院小兒過敏氣喘科主治醫師黃昱霖指出,國內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