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非泌乳期還鬧乳腺炎 醫生提醒注意這些症狀

  1名30多歲的媽媽5年前哺育幼兒母乳將近10個月,但近期整個左乳持續變大,令她備感不適與輕微疼痛,且合併出現貧血、腰痛和雙側小腿水腫,求診多家診所醫院都懷疑是乳腺炎,但治療未果,進一步切片組織後才確診為特發性肉芽腫性乳腺炎。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外科徐光宇醫師指出,乳腺炎常發生在泌乳期的婦女,但非泌乳期女性也會發生,臨床症狀包括乳房紅腫熱痛的硬塊,並可能伴隨發燒與全身無力。以該名女子為例,本身沒有乳腺癌家族史、沒有使用雌激素藥物、沒有乳房創傷、也沒有發現全身性疾病,直到接受微創引流手術結合抗炎症藥物治療後,乳房腫塊才完全消退,其他不適症狀也改善。

  此案例罹患的特發性肉芽腫性乳腺炎(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 (IGM))是1種自限性炎症疾病,臨床表現為乳房膿腫狀似惡性腫瘤,多在數周至數月內發展為炎症性乳房腫塊,必須根據組織切片檢查才能正確診斷。藥物皮質激素抗發炎治療為治療疾病的主要方式,手術切除僅用於膿瘍引流與切除剩餘病變,以提供確定的治療並降低復發風險。

  徐光宇強調,若只是單純乳腺阻塞只需持續哺乳搭配冷熱敷、按摩等物理治療,症狀就會改善,但一旦進展成化膿性乳腺炎,就必須在醫師指導之下使用抗生素治療,必要時還得採取反覆膿瘍引流或切開引流手術才能根治,因此,當發現乳腺炎無法改善時,一定要找專科醫師診治,必要時進行侵入性的乳房檢查才能確診病因,有效治癒。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廖笠維/台北報導 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自1982年起,癌症高居國人死因之首,其中肺癌高居癌症死因之首,因為肺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超過6成發現時已屬晚期,治療上相對困難,人數緊追大腸癌,排居第二,台灣癌症基金會響應國際抗癌聯盟今年主題「I Am… And I Will…」(我...

閱讀詳情 »

  【寫在前面的三言二語】    說到洗衣究竟真的乾淨與否,相信一定勾起包括了筆者在內很多人痛苦的回憶,常常丟進洗衣機,也依洗衣量放了洗衣精,但是洗出來的衣服就往往還是在穿衣的當下會散發出讓人退避三舍的怪味道,這是因為大多數市售號稱有除臭功能的洗衣精,不是真有...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陳鈞凱/台北報導 刷牙時吐出一口又一口帶血的牙膏泡泡,或是輕輕一拉,牙線瞬間變成紅線,如果你日常清潔牙齒時出現以上現象,快點找你的牙醫徹底檢查一番!國內牙醫師門診發現,不少人都把這類「紅色警報」當小事看待,以為只是火氣大或是刷牙太用力,殊不知牙齦出血其實就是牙齦炎或嚴重牙周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