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非泌乳期還鬧乳腺炎 醫生提醒注意這些症狀

  1名30多歲的媽媽5年前哺育幼兒母乳將近10個月,但近期整個左乳持續變大,令她備感不適與輕微疼痛,且合併出現貧血、腰痛和雙側小腿水腫,求診多家診所醫院都懷疑是乳腺炎,但治療未果,進一步切片組織後才確診為特發性肉芽腫性乳腺炎。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外科徐光宇醫師指出,乳腺炎常發生在泌乳期的婦女,但非泌乳期女性也會發生,臨床症狀包括乳房紅腫熱痛的硬塊,並可能伴隨發燒與全身無力。以該名女子為例,本身沒有乳腺癌家族史、沒有使用雌激素藥物、沒有乳房創傷、也沒有發現全身性疾病,直到接受微創引流手術結合抗炎症藥物治療後,乳房腫塊才完全消退,其他不適症狀也改善。

  此案例罹患的特發性肉芽腫性乳腺炎(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 (IGM))是1種自限性炎症疾病,臨床表現為乳房膿腫狀似惡性腫瘤,多在數周至數月內發展為炎症性乳房腫塊,必須根據組織切片檢查才能正確診斷。藥物皮質激素抗發炎治療為治療疾病的主要方式,手術切除僅用於膿瘍引流與切除剩餘病變,以提供確定的治療並降低復發風險。

  徐光宇強調,若只是單純乳腺阻塞只需持續哺乳搭配冷熱敷、按摩等物理治療,症狀就會改善,但一旦進展成化膿性乳腺炎,就必須在醫師指導之下使用抗生素治療,必要時還得採取反覆膿瘍引流或切開引流手術才能根治,因此,當發現乳腺炎無法改善時,一定要找專科醫師診治,必要時進行侵入性的乳房檢查才能確診病因,有效治癒。

相關推薦

當運動時突然扭傷、拉傷、撞傷時,該如何減緩運動傷害?長庚骨科高逢駿醫師提醒,當遇到急性損傷時,建議立即掌握P-R-I-C-E的急救原則,以減輕受傷的程度。  P- 保護 (Protection):當肌肉損傷時,應立即停止運動,以免受傷程度繼續擴大。 R- 休息 (Rest):盡可能讓傷肢休息,若是上...

閱讀詳情 »

  最近急診吐跟拉肚子的兒童非常多,可是我發現很多人照顧的方式是錯誤的,所以我再提醒一次大家照顧的方法:   (1)    對於吐的小朋友,其實因為腸胃道發炎了,所以沒法工作,你強迫他工作的後果,就是吐給你看,連藥物都需要腸胃道吸收,所以...

閱讀詳情 »

整理編輯、製表/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林口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 聽說做大腸鏡很難受很痛?!做大腸鏡前需清腸,要吃瀉藥拉肚子,人會很虛弱?!萬一得大腸癌怎麼辦,我還有很多事沒完成?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講師級主治醫師賴正洲醫師解釋,以林口長庚大腸直腸外科為例,大腸鏡...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田春慧 將身體浸泡在冷水中是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的一種古老的治療方法,查爾斯·達爾文著名的養生之法也是先將粗糙的毛巾浸泡在冷水中2-3分鐘,然後再用其進行擦洗。如今,科學家依然癡迷寒冷的力量,從早上洗冷水澡,到大冬天光著膀子散步,科學家們對一切利用寒冷這一簡單快速的強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