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靠咖啡提神也沒用時 試試看「這一味」

靠咖啡提神也沒用時 試試看「這一味」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雖日前已過「立秋」,但此時空氣乾燥,氣溫仍偏高,俗稱「秋老虎」,身體容易疲倦、乏力等,尤其是在大太陽底下工作、頻繁的進出冷氣房,人體體溫無法調解,容易產生頭暈、噁心等症狀;尤其在激烈運動後,往往肌肉痠痛,但若疼痛越來越嚴重,就必須小心「橫紋肌溶解症」,嚴重會導致腎臟機能損傷,甚至引發急性腎衰竭的危機。中醫師教提神解暑的「生脈飲」妙方,調和身體狀態。

建議可多飲清熱消暑茶飲 補充元氣 預防中暑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葉家舟表示,戶外運動要做好防曬,但喝太多水,造成大量的水進到胃,產生胃脹而顯得心悸無力,人就昏昏欲倒的現象,所以補充水分應該緩慢地喝,不可牛飲。如遇熱衰竭,人的體溫會非常地高,必須趕快送急診,因為中暑的症狀多不明顯,民眾常會忽略或是與感冒混淆,因此死亡率也相對提升。預防中暑的最佳方法,除了平時保養好脾胃,也可多飲用清熱消暑的茶飲,補充元氣,預防中暑。

中醫師建議 立秋進補宜清補
立秋為自然界處於陰陽轉換、冷熱交替的時節,此時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養生特別注重「收養」原則,保持內心平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為要。苦夏後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如果大量進補,特別是過於滋膩的養陰之品,會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虛弱」的胃腸不能一下子承受,導致消化功能紊亂。葉家舟建議,立秋進補宜清補而不宜過於滋膩。

「生脈飲」消暑解渴又益氣生津
葉家舟指出,若體質氣虛,不妨飲用中醫傳統方劑「生脈飲」,由人參、麥門冬、五味子煮成,涼涼喝最消暑,還可益氣生津;如身體悶悶發熱時,一般會用清暑益氣湯,由黃耆、蒼朮、升麻、人參等十幾種藥材組合;如身體是高熱,可用白虎湯,由知母、石膏碎、甘草炙、粳米等四味藥材,煮成湯飲,同樣可以達到清熱生津,消渴解煩。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水上活動戴隱眼好惱人 玩家求助近視雷射

吃出愛滋防護力! 醫師建議PrEP安心吃法

線性提拉打造高挺美鼻 五官更立體!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25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也有吃營養補充品的習慣嗎?在挑選任何營養保健品時,別忘了可得認明產品是否有「SNQ國家品質標章」,才能吃得更安心,這次「SNQ國家品質標章」也公布今年第一批通過評選的34項保健食品名單,其中有半數是液態和凍狀的劑型,至於在功效成分上,則以葉黃素、酵素和雞精、魚精中的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黃育成/台南報導】現代醫學近年來已有許多進步與發展,但面對慢性病、中風、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等退化性疾病,目前只能著重於長期控制病情。家佑診所院長侯泰宇醫師認為,現代醫學多半專精於細胞研究,其實「細胞環境」與疾病之間的關聯,才是重要的環節,因此近10多年來他致力於發展細胞間質療法,希望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時間太短了!」一位太太抱怨五十多歲的先生,原本性生活有十多分鐘,沒想到先生中年後竟然「快轉」剩不到一分鐘,一度懷疑先生是不是對自己失去興趣?夫妻為此爭吵不休,信任度亮起紅燈。為了改善性事,太太勇敢地拉著先生一起前往泌尿科診所求診,收治個案的杜章安院長表示,經過數次治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黃育成/台北報導】曾有患者自述,某天突然出現耳鳴問題,且持續好一陣子,到耳鼻喉科檢查卻都正常,後來經過仔細問診,才發現可能是糖尿病引發的耳鳴現象。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糖尿病患平時如果沒有妥善控制血糖,就可能引發耳鳴,或是讓耳鳴症狀更加惡化。 糖尿病初期通常身體不會有明顯症狀,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