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面對腰椎退化 鍛鍊核心肌群是抗老化第一步

面對腰椎退化 鍛鍊核心肌群是抗老化第一步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腰椎退化是老化必然的結果,該怎麼辦?樂生療養院骨科李元甫醫師指出,現代人往往會需要久坐或低頭,姿勢維持太久,都會造成脊椎周邊肌肉的緊繃跟失能,因此從年輕開始注重核心肌群的訓練,是抗老化關鍵有效的一步,若隨著老化出現的不適及症狀,可適時求助脊椎專科醫師,就可以養生的態度面對必然而來的腰椎退化。

脊椎功能重要 值得訓練與保健

李元甫醫師表示,脊椎由許多節脊椎骨組成多個關節的中樞構造,除了骨頭的成分,骨頭的中央還包圍了重要的脊神經,負責掌控軀幹及四肢的感覺與運動。與骨頭共同協作的是背部的脊椎周邊肌肉,不僅重要且非常值得訓練與保健。脊椎骨雖然在X光檢查及大眾普及的知識中,常有骨刺引發坐骨神經痛的說法,但骨刺在脊椎退化的過程中,是必然會出現的結構,在退化初期往往是從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及小面關節(facet joint)開始出現變化。

退化之初(20-50歲)

在沒有特殊先天異常的族群中,偶爾會有因過度負重或活動超過椎間盤負載,所引發的椎間盤突出導致神經根病變,此即坊間所謂的坐骨神經痛(sciatica),但此病灶其實只是跟坐骨神經的支配範圍有所重疊,而有此便宜之稱。

急性椎間盤突出造成的巨大不適及行動困難,常讓此群健康年輕的病人非常恐懼,但除非反覆發作或演變成慢性椎間盤突出,絕大部分的椎間盤突出有自癒的能力,但其過程往往需要數週至數月。一旦症狀維持數月且改善有限,此時會建議病人採取手術方式,將無法恢復的突出椎間盤取出,術後大部分的病人對結果滿意,只有少部分的病人會因為復發性椎間盤突出而需要後續治療。

身體適應(40-70歲)

長年使用下的椎間盤及小面關節,開始出現功能退步的狀況,身體為了重建脊椎的穩定性,會開始藉由發炎來增生組職,此種發炎現象是身體適應的過程,但發炎造成背部痠痛常會造成日常生活的不方便,此階段仍以疼痛控制並加強核心肌群訓練為主,在急性疼痛發生時,有三種止痛治療,分別是口服止痛藥,復健科的局部治療以及脊椎神經的暫時阻斷。脊神經暫時阻斷是在X光下針對可能造成疼痛的神經給予藥物注射,其效果近似麻醉,且一般可維持3天左右,對於急性神經疼痛的控制是非常有效的。

在疼痛控制後,在中年階段核心肌群的訓練和保養是非常重要的,在步入中年後骨質密度、椎間盤及小面關節都會開始退化,唯一稍微可以對抗老化趨勢的就是肌肉系統,肌肉量變少、肌力下降及肌肉間協調退步,都是隨著老化會一起發生的狀況,但只要透過刻意的訓練,可以大大減緩肌肉系統的衰退。

神經惡化(60-90歲)

退化過程中,經過漫長的身體適應,脊椎的穩定度被重新建立,以往的背部痠痛會有所進步,但是神經根症狀會開始發展,有些病患會有下肢的疼痛及麻木感,嚴重者會開始影響行動能力,在開始行走後一陣子,會有下肢疼痛無力的狀況,此即所謂的神經性跛行。如果僅僅下肢麻木感不影響生活品質,可採取非手術療法,並繼續維持背部訓練運動。如果有疼痛或跛行影響生活品質,可能會需要脊神經減壓手術,部分在減壓後須再穩定脊椎結構的病患,會併行脊椎融合固定術。如果其疼痛症狀與一般神經根病變有差異,會需要進行脊椎神經的暫時阻斷來輔助診斷或治療。

久坐、低頭肌肉緊繃 年輕就要注重核心肌群

現代人因生活型態所需,往往會需要久坐或低頭,而這樣的姿勢只要維持太久,都會造成脊椎周邊肌肉的緊繃跟失能,李元甫醫師呼籲,從年輕開始就注重核心肌群的訓練,是抗老化維持生理機能最關鍵有效的一步,在此前提下,隨著老化出現的不適及症狀,只要適時找脊椎專科醫師做諮詢及治療,就可以養生的態度面對必然而來的腰椎退化。

【延伸閱讀】

不只主動脈剝離 心血管疾病環環相扣 三總心臟外科團隊提警訊

 隆鼻前功課要做 邱浚彥醫師曝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62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罕見地延後至晚上開始,在專家會議後,今(25)日拍板確定,密切接觸者的居家隔離時間改為3天,如第3天居隔期滿快篩陰性後,則進行4天自主防疫。從4月26日起,縮短居家隔離的天數為「3+4」正式上路;目前正在居隔者,如天數超過3天,從27日起開始解除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依據衛生福利部公告之「居家照護管理指引」,全台各縣市開始執行輕症居家照護政策。彰基醫學中心醫療長張東浩醫師表示,儘管COVID-19確診者增加,但大多數為輕症患者,所以彰基醫療體系南郭總院目前都沒有收治任何新冠肺炎患者,但確診者在隔離期間仍然可能面臨身體上的不適及心理上...

閱讀詳情 »

天氣回暖,氣溫讓人心情變好,卻也讓許多父母開始煩惱了!溫度轉變的時間,也是許多小朋友特別會過敏的時刻,根據統計,台灣約有高達20%人有蕁麻疹困擾,兒童異味性皮膚炎盛行率則是10%,在這時間飽受皮膚紅腫、搔癢問題的小朋友不在少數。 空氣濕潤、溫度增加都會讓塵蟎更容易滋生,而除了塵蟎之外,春天也是許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青少年自殺死亡率連續20年攀升,15至24歲青少年自殺通報在2020年超過一萬人次,而受到霸凌影響的比例逐步上升。根據2022年1月發表於《學校健康期刊》的研究指出,遭受網路霸凌(透過數位訊息或社群媒體)的青少年,從事更多的運動以及接受社會的支持,能幫助他們降低心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