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預防心房顫動併發中風 心血管高危險群要留意

預防心房顫動併發中風 心血管高危險群要留意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晨霈報導)

「阿嬤,你看到帥哥,小鹿亂撞喔,心跳忽快忽慢」,穿著白色制服的年輕藥師幫60多歲賴姓婦人測量血壓時,意外發現她脈搏有些奇怪,螢幕顯示黑色圖案,強烈建議阿嬤的家人,務必陪同至心臟內科門診接受檢查,因為她很可能罹患了心房顫動,中風機率是一般人的五倍。

台灣基層健保特約藥局全國協會理事長呂茂浪表示,許多中老年人不清楚自己是否高血壓,當然更不可能了解什麼是心房顫動,事實上,心房顫動為引發腦中風的眾多原因中,最危險的單一因子。

心房顫動無症狀 檢測發現異常需進一步檢查

臨床顯示,高達七成五的心房顫動患者幾乎沒有症狀,容易疏忽治療時機,為此,台灣基層健保特約藥局全國協會推廣藥局篩檢活動,希望提升民眾對心房顫動的認識及預防,降低腦中風發生風險。

呂茂浪理事長指出,不少社區藥局均設有可測量心房顫動的血壓機,量血壓時,一併檢驗脈搏是否規律正常,如螢幕顯示心跳異常,出現黑色圖案,藥師就會協助民眾轉介至心臟內科門診,接受進一步檢查。

呂茂浪理事長說明,除了針對一般民眾進行衛教宣導之外,持有三高等慢性疾病處方箋的民眾,以及有過中風病史者,因屬於心血管疾病危險族群,更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對象。

傳統抗凝血藥物有禁忌 出血風險高、易產生交互作用

如有心房顫動患者持抗凝血藥物處方箋,前至診所取藥,藥師則會不厭其煩地叮嚀及提醒用藥安全,因為傳統抗凝血藥物「華法林」禁忌較多,且出血風險較高,又容易與其他藥物及食物產生交互作用。

此外,傳統抗凝血藥物容易產生出血現象,血液不易凝固,許多患者稍微一碰一撞,皮膚就瘀青,為求安全,藥師一定會提醒用藥患者,在接受拔牙以及手術之前,務必主動告知醫師,以避免血流不止。

新型口服抗凝血劑給藥方便、禁忌少 心房顫動患者預防腦中風的第一線用藥

台中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中心主治醫師李政鴻指出,心房顫動患者常合併其他慢性病,藥物順從性格外重要,目前已有數種新型抗凝血劑,分別為一天一次、一天兩次等劑型,易忘記服藥者可與醫師討論。

李政鴻表示,新型口服抗凝血劑給藥方便,最重要的是,用藥禁忌較少,大幅降低出血風險。研究證實,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對於亞洲人的效果更好,有效且安全的預防心房顫動所引起的腦中風。

歐洲醫學會治療指引已將新藥列為心房顫動患者預防腦中風的第一線用藥,如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衰竭、冠心症以及年逾65歲等眾多危險因子的其中一項,就建議服用新型藥物。

一般來說,年齡過了50歲,心房顫動風險即明顯增加,到了60歲,盛行率約4%左右,過了75歲,則每十個人,就有一人心房顫動,李政鴻醫師建議患者,應依醫囑持續服用抗凝血藥物,以降低中風機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98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早期隆鼻可能只要求做出挺直的山根就好,隨著審美觀念轉變,依照自己喜好的美感,再透過專業鼻整形醫師的雕琢,便能打造出精緻美感與自然鼻型,看起來舒服、不塑膠。 專業鼻整形診所張展瑋院長表示,鼻子位居臉部正中央,容易成為第1眼的注目焦點,東方人臉孔普遍不若歐美血統輪廓深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超高齡社會加速逼近!根據國發會最新人口推估報告,台灣將提前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為確保台灣醫療體系與社會經濟的永續發展,台灣安進再度攜手康健人壽和台北市美國商會共同舉辦第二屆高齡化社會論壇,為人口結構的轉變與可預見的危機,提出多項具體的建言與解方,並力倡公私協力,...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人過了25歲以後,表現在臉部肌膚上,常可見嘴邊肉變明顯、法令紋變深了或是下巴線條變得模糊、甚至跑出雙下巴!想要逃離歲月的摧殘,除了狂抹保養品外,許多人也會選擇醫美療程來改善。熱門的無侵入式的療程,除常見的電波拉皮,還有能作用到肌膚更深層的音波拉皮,都具有「修修臉」的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亞太地區有近580萬HIV感染者,而新冠肺炎不知何時告終,還好台灣防疫成績亮眼,讓HIV防治較其他國家展現超高水準。台灣肺炎疫情受控 HIV醫療影響小HIV感染者與風險族群需要規律檢測及治療,根據亞太區《新冠肺炎對HIV照護影響調查》,47%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