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先天心臟病友當心 流感季肺動脈高壓恐要命!

先天心臟病友當心 流感季肺動脈高壓恐要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近日進入冬季,氣溫驟降,又到流感的好發季節,一般會建議高風險族群接受流感疫苗,以降低罹患流感併發重症的風險。除了一般常見的建議施打對象外,其實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且續發肺動脈高壓的患者,也必須重視流感或肺部感染所帶來的風險,可能會加重肺動脈高壓的症狀,甚至導致死亡,絕對不能輕忽!

先天性心臟病患者 肺動脈高壓的高危險群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科部部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臺灣兒童心臟學會肺高壓研究主委、台灣兒童胸腔暨重症醫學會理事長戴任恭醫師指出,正常肺動脈血管就好像絲襪一樣,薄且有彈性,但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因為心臟分流出現問題,導致肺動脈在長期受到壓力下,讓血管變得又厚又沒彈性,心臟就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把血液送出,因此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是續發肺動脈高壓的高危險群,未及時接受適當治療,最終可能造成右心室肥大、衰竭甚至導致死亡。

當無法開刀時 須靠藥物治療

先天性心臟病會因幾種情況而引發的續發性肺動脈高壓,包括上述提及的心臟左至右分流已經從絲襪變成毛襪、右邊心臟壓力比左心室高導致變成右至左分流、心臟有破洞而形成肺部高壓、或者是開刀後的後遺症等,「這些與先天性心臟病有關的肺動脈高壓患者,因為無法再度開刀進行矯正,因此較適合以藥物進行治療。」戴任恭醫師說。

臨床上,肺動脈高壓是依照紐約心臟學會心臟功能分類(NYHA)來區分病情的嚴重度,由最輕微的第一級完全沒感覺、第二級運動後會喘、第三級從事日常生活的活動後會喘、到最嚴重的第四級是即使躺著也能感覺到症狀,但對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來說,因初期症狀不易察覺,常是拖到症狀較嚴重時才就醫。

新藥提升效果及存活率 部分藥物已納健保

由於續發性肺動脈高壓無法痊癒,治療的目標為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症狀改善、活動量提升、提高存活率等,戴任恭醫師說,過去在沒有專門藥物下,原發性肺高壓患者診斷後的平均存活率並不理想,但現在有如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PDE-5 inhibitor)及內皮素受體拮抗劑(ERA)等專屬標靶藥物可以治療,效果顯著。戴任恭醫師指出,尤其目前部分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只要及早診斷符合申請規定,皆可適用精確的藥物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讓患者活得更有尊嚴。

及早留意「喘咳血腫暈」症狀 施打流感疫苗多防範

由於肺動脈高壓症狀與一般心臟、肺臟疾病症狀類似,第一時間很難被發現,症狀包括「喘咳血腫暈」,但當出現明顯症狀時,多半已經是晚期了,因此戴醫師提醒,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必須隨時留意自己的病情,定期回診;尤其流感盛行季節,對肺動脈高壓患者更有嚴重的生命威脅,建議施打流感疫苗以預防感冒與病毒感染,以免加重病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9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治療膝關節受損或退化性關節炎,除了透過物理治療、手術等方式,目前也能藉由幹細胞療法狀軟骨磨損獲得修補,提升患者生活品質,但究竟什麼是幹細胞療法呢?伯特‧F‧拉普雷德博士(Robert F. LaPrade)在《膝關節修復全書》一書中解釋,幹細胞療法的確有機會讓組織再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網路霸凌事件層出不窮,為幫助青少年預防網路霸凌的傷害,董氏基金會設計網路霸凌防治宣導教材與教案,以提供給老師作為教案內容使用,並與大台北地區國高中合作,將課程結合手作活動,讓青少年從中學習辨識及了解網路霸凌的因應。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藉由「預防網路霸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最近有1項研究指出,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的老年人,會增加失智症的風險,其可能性是同齡的2倍以上,研究刊登在《精神病學雜誌》(Journal Neurology)。 在這項研究中,大約有8%的老年人同時有聽力障礙與視力障礙都發展為失智症,而只有其中1種或完全沒有上述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心律不整嚴重時恐昏厥!27歲鍾先生,因罹患心臟瓣膜閉鎖不全接受心臟手術,但術後恢復期間卻出現嚴重心律不整,不僅藥物無法控制,只要一發作,就因血壓過低險昏厥,四個月內進出急診八次,直到經3D立體定位電燒灼術治療後,終於解決心律不整問題,恢復以往健康生活。解決心律不整 電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