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預防骨鬆採階段性策略 降低骨鬆骨折機率

預防骨鬆採階段性策略 降低骨鬆骨折機率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

骨質疏鬆常被認為是更年期女性才會有的問題,但其實骨質疏鬆在男、女性都會發生,並且隨著現代人生活型態的改變,已非老年人專屬的疾病。成大醫院家庭醫學科吳至行醫師表示,台灣民眾對於骨質疏鬆的意識低,因骨質疏鬆並沒有明顯症狀,往往都是到了骨鬆骨折時,民眾才知道原來自己有骨鬆的問題,並且骨質疏鬆的治療需要時間,等到真的骨折時才要靠喝牛奶、曬太陽來補骨是緩不濟急的。

研究證實:骨鬆預防藥物可降低脊椎骨折風險55%

吳至行醫師說明,在今(2018)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有一項針對骨鬆預防的大型試驗發表,該試驗納入2000名65歲以上、還未發生骨質疏鬆的低骨量(T值於-1~-2.5)婦女,以預防性注射的方式,每18個月施打一劑第三代雙磷酸鹽藥物來延緩骨質流失,試驗為期6年,並鼓勵參與試驗者以飲食來補充鈣質。此研究發現,給予預防性藥物可有效降低更年期後婦女脊椎骨折風險55%,成效相當顯著,平均每15人即有一人可從中受益(NNT=15)。這也表示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骨鬆問題應更積極處理,能降低老年人骨鬆骨折的風險,建議屆齡更年期的男、女性都應定期檢測骨質密度,若發現骨量下降即應儘早介入預防。

護骨分階段 晚年才有好骨力

現在常可見到保健食品或漢方營養品廣告具有保骨功效,吳志行醫師表示,一個人的骨質高峰在20-30歲即已決定,因此要存骨本應在30歲前進行,透過營養、運動方式來增加骨量、骨密度;等超過這個年齡,則應該要進入下一個階段「延緩骨質流失」來護骨,民眾也要開始建立這種分階段的骨骼保護策略,到晚年時才能避免嚴重的骨質疏鬆,減低骨折風險。

骨鬆高危險群 定期篩檢+骨鬆藥物積極預防

吳至行醫師更表示,女性因更年期雌激素減少,骨質會快速流失,一生中發生骨鬆骨折的機率高達三成,平均每3人即有1人。其他骨鬆的高危險群如糖尿病患者、長期使用類固醇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也會有骨品質較差,骨質流失快的問題,因此骨鬆的預防應該更積極。目前有臨床數據發表支持的骨鬆藥物,僅有兩種有預防效果,除了每18個月施打一次的針劑外,另有一種口服藥物也有效,50歲以上的民眾可定期到醫院進行骨密度篩檢,並與醫師討論骨鬆的預防方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13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西方醫學精確、有效的治療,成為現代醫學的主流,但中醫治療手法溫和、不具副作用的優點,也讓不少人重視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一直以來以西醫為主的馬偕醫院,為了讓醫療方式更多元,與中國醫藥大學合作,在「醫療不分中西」的基礎下,開辦中醫部門診,並提供病患中西醫整合的服務,讓病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近日氣溫驟降,不少民眾喜歡吃熱呼呼的火鍋暖身!為維護民眾食用火鍋料產品的衛生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別針對市售火鍋料進行抽驗,抽驗地點包括火鍋店、超市等,共計抽驗48件,結果發現,其中有2件品質檢驗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4%。針對不符規定的產品,臺北市衛生局皆已通知販售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統計資料顯示,乳癌高居女性癌症之首,年度發生人數已破萬。除了西醫採用手術切除、化療、放療及標靶藥治療外,近年來,也越來越多乳癌病人採用中西醫合併治療。臨床上,就有一名六十多歲婦人,因乳癌做了全切手術,並且做了化療,但是仍不幸又再復發,腫瘤有如拳頭般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傳統手術切除甲狀腺腫瘤,病患頸部至少留下長達7至8公分疤痕,基隆長庚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陳育賢,遠赴國外學習自然孔微創甲狀腺手術,利用內視鏡或達文西機械手臂經口內進行,即使切除巨大的甲狀腺腫瘤,外觀也完全無疤,且幾乎無疼痛感、復原快。8公分甲狀腺腫瘤 微創手術無疤一名45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