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預防骨鬆採階段性策略 降低骨鬆骨折機率

預防骨鬆採階段性策略 降低骨鬆骨折機率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

骨質疏鬆常被認為是更年期女性才會有的問題,但其實骨質疏鬆在男、女性都會發生,並且隨著現代人生活型態的改變,已非老年人專屬的疾病。成大醫院家庭醫學科吳至行醫師表示,台灣民眾對於骨質疏鬆的意識低,因骨質疏鬆並沒有明顯症狀,往往都是到了骨鬆骨折時,民眾才知道原來自己有骨鬆的問題,並且骨質疏鬆的治療需要時間,等到真的骨折時才要靠喝牛奶、曬太陽來補骨是緩不濟急的。

研究證實:骨鬆預防藥物可降低脊椎骨折風險55%

吳至行醫師說明,在今(2018)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有一項針對骨鬆預防的大型試驗發表,該試驗納入2000名65歲以上、還未發生骨質疏鬆的低骨量(T值於-1~-2.5)婦女,以預防性注射的方式,每18個月施打一劑第三代雙磷酸鹽藥物來延緩骨質流失,試驗為期6年,並鼓勵參與試驗者以飲食來補充鈣質。此研究發現,給予預防性藥物可有效降低更年期後婦女脊椎骨折風險55%,成效相當顯著,平均每15人即有一人可從中受益(NNT=15)。這也表示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骨鬆問題應更積極處理,能降低老年人骨鬆骨折的風險,建議屆齡更年期的男、女性都應定期檢測骨質密度,若發現骨量下降即應儘早介入預防。

護骨分階段 晚年才有好骨力

現在常可見到保健食品或漢方營養品廣告具有保骨功效,吳志行醫師表示,一個人的骨質高峰在20-30歲即已決定,因此要存骨本應在30歲前進行,透過營養、運動方式來增加骨量、骨密度;等超過這個年齡,則應該要進入下一個階段「延緩骨質流失」來護骨,民眾也要開始建立這種分階段的骨骼保護策略,到晚年時才能避免嚴重的骨質疏鬆,減低骨折風險。

骨鬆高危險群 定期篩檢+骨鬆藥物積極預防

吳至行醫師更表示,女性因更年期雌激素減少,骨質會快速流失,一生中發生骨鬆骨折的機率高達三成,平均每3人即有1人。其他骨鬆的高危險群如糖尿病患者、長期使用類固醇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也會有骨品質較差,骨質流失快的問題,因此骨鬆的預防應該更積極。目前有臨床數據發表支持的骨鬆藥物,僅有兩種有預防效果,除了每18個月施打一次的針劑外,另有一種口服藥物也有效,50歲以上的民眾可定期到醫院進行骨密度篩檢,並與醫師討論骨鬆的預防方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13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日清晨5時16分客製化輝瑞BNT疫苗再度抵台,約有60多萬劑,由華航CI-62航班,目前疫苗已在冷鏈物流中心存放,加上昨(30)日到台54萬劑到達,目前客製化輝瑞BNT疫苗約有114萬劑正在檢驗封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劃,新到貨輝瑞BNT疫苗完成檢驗封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疫情威脅尚未解除,面對即將到來的流感季,該如何全面防禦?財團法人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董事長黃立民醫師指出,據台灣疾病管制署傳染病統計數據顯示,流感與肺炎死亡人數為去年同期的1.06倍,且今年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累計死亡數更高於流感併發重症死亡數,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國際權威《科學》期刊指出人體在20~60歲之間,燃燒的卡路里的代謝率不變,此研究發現推翻普遍大眾認為「進入中年代謝變差,瘦不下來」的印象。彙整跨國6400人的大型研究,個體一生的新陳代謝可分為四個階段:1. 出生滿月至滿1歲,代謝比一般成年人高50%2. 1歲至20歲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玫瑰斑俗稱酒糟,由於「酒糟」兩字容易引發負面聯想,因此正名為「玫瑰斑」,而臉紅、冒痘為玫瑰斑常見症狀,常與青春痘及其他皮膚問題混淆,錯過正確治療的機會,因此期盼透過玫瑰斑衛教宣導,鼓勵有疑似玫瑰斑症狀的民眾主動前往皮膚科診所諮詢,透過專業的皮膚科醫師診斷與治療,擺脫長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