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頑固型多發性骨髓瘤不灰心 全口服療法免進出醫院

頑固型多發性骨髓瘤不灰心 全口服療法免進出醫院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一名7旬老婦,確診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至今逾三年,初期至離住家較近的地區醫院進行局部治療,後疾病再度復發轉介至台大醫院。但因該患者住在苗栗山區,到台北就醫交通極為不便,還要每週回醫院接受注射治療,且患者因行動不便,就醫需家人隨行,對患者及其家人而言都是一種負擔,進而影響就醫意願。

後與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聖懿討論後,改以全口服藥物治療,只要定期領藥,搭配一個月回院進行一次抽血檢測追蹤,不僅兼顧治療成效,也能改善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品質。雖用藥時有輕微腹瀉副作用,但以此患者而言,藉由調整飲食即獲大幅改善,權衡輕重之後,全口服藥物治療對患者來說仍是目前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年長者 體力因素治療方式更受限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血液型癌症,因骨髓內漿細胞異常增生,進而佔據正常細胞作用空間並影響其功能。黃聖懿醫師表示,此疾病尤其好發於年長者,平均患病年齡逾60歲,而當年長患者面臨多發性骨髓瘤伴隨而來的免疫系統惡化、造血功能下降、骨頭病變、高血鈣、腎衰竭及貧血等問題,勢必更難以承受。

黃聖懿醫師說明,目前多發性骨髓瘤治療除了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之外,標準療法就是以多重藥物合併治療,包含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劑及類固醇,而當使用標準療法疾病也不見起色,或經治療後再度復發,即定義為「頑固型多發性骨髓瘤」。

新冠肆虐就醫不便 全口服藥物減少到院次數

黃聖懿醫師分享,頑固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治療選擇本就不多,若以針劑注射治療,患者一週至少需回院一次,臨床上除了碰到像上述七旬婦人就醫不便,車程遙遠的案例,也曾遇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願頻繁至醫院治療的患者。而不論哪種治療,服藥規律性相當重要,所幸近來出現多發性骨髓瘤全口服藥物療法,提升患者治療方便性之外也有助於減少長者暴露於新冠肺炎感染風險中的機會。

根據去年健保署統計數據顯示,2008-2016這幾年來,口服藥組回診就醫次數較針劑組少三成,黃聖懿醫師指出,此方便性對行動不便的年長者而言,有蠻大幅度的幫助。

醫籲患者勿輕言放棄 藥物發展兼顧療效及生活品質

過去多發性骨髓瘤只能靠化學治療,需頻繁住院且伴隨掉髮、免疫力降低、噁心嘔吐等副作用,且療效相較不佳,患者平均存活期僅兩年多,因此患者一經確診常會陷入絕望中,甚至可能放棄治療。

黃聖懿醫師強調,隨著醫學進步,多發性骨髓瘤用藥已有突破性發展。現今藥物無論是標靶治療、免疫治療;以注射形式或口服,都能協助減少副作用產生,延長患者平均存活期同時保有生活品質。以全口服藥物療法為例,副作用多以腹瀉為主,雖也會造成生活上的影響,但適量搭配止瀉藥物,或儘量減少攝取促進腸胃蠕動的食物,都能協助改善。因此患者千萬不要灰心,勿輕言放棄,在積極接受治療之下,找回原先的生活並不是不可能。

【延伸閱讀】

多發性骨髓瘤治療易倦怠 三合一全口服療法助患者減輕負擔

高風險患者治療易遇困境 染色體分析助多發性骨髓瘤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1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我們人體有7個“排汙口”,找到“排汙口”,把濕毒排出去,人就會少生病,不生病,其實這些排汙口很好找,他們都“窩”在關節的部位。1、腋下 腋窩的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郁火毒素,應常常去按揉,以疏通這口井。2、肘窩 當...

閱讀詳情 »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報導】 近日茶安、食安風暴頻傳,一下是手搖、市售茶飲驗出農藥,一下又是鰻魚驗出孔雀綠禁藥,搞得人心惶惶。如果已經吃下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該如何亡羊補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在這樣的食安環境,肝臟解毒功能顯得格外重要。肝臟若健康、解毒功能若是健全,就能幫助排除部份毒素傷害。 圖: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佐慈報導)26歲的詹小姐,高中開始右耳就經常有悶塞感,尤其坐車爬山後,耳朵悶脹感更會持續好幾天。經檢查發現,詹小姐是因長期鼻過敏導致黏膜水腫造成阻塞。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系耳科醫師趙偉傑表示,感冒和鼻過敏時,會因周邊黏膜發炎腫脹造成短暫的耳咽管阻塞;而慢性鼻炎、鼻竇炎、長期過敏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馬羿縉報導)夏天的腳步愈來愈近,氣溫也隨之升高,但對於有腋下多汗症和狐臭的患者而言,每到夏季都讓人苦不堪言。成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趙曉秋表示,人體利用流汗來調節體溫,當汗腺過度活躍便可能產生多汗症;而狐臭是因人體的大汗腺分泌液被皮膚表面的細菌分解,而產生惡臭味道。目前治療上,有多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