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頸椎手術風險高 3D 建模助更精準安全治療

頸椎手術風險高 3D 建模助更精準安全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現今醫療技術不斷演進,許多新興技術能協助患者更有效治療疾病及精準手術。日前臺南市立安南醫院骨科以「3D 列印導引模型技術」進行頸椎後固定手術,先確認鋼釘位置,不僅加速手術流程,且更能安全避開神經與血管,降低手術危害。

頸椎骨折保守治療狀況差 手術方能有效改善

76 歲蔡女士因跌倒撞擊頸部,造成嚴重疼痛且活動困難,初次檢查發現為「頸椎第二節齒狀突骨折」,施以保守治療,使用頸圈固定頸部,但 3 個月後仍持續疼痛,後經由安南醫院骨科醫師許峻誠診治,發現骨折仍無癒合,須以頸椎後固定手術治療;施以 3D 列印導引模型技術,手術時間約 2 小時,術後疼痛大幅降低並於 4 天後順利出院,術後恢復狀況相當良好。

第 2 型頸椎骨折「不穩定」 未即時治療恐命危

許峻誠說明,蔡女士所發生的「頸椎齒狀突骨折」狀況可分為 3 種類型,其中第 1 型與第 3 型骨折為穩定型骨折,若無出現神經學症狀,可考慮採取保守治療;不過第 2 型骨折屬於「不穩定骨折」,保守治療效果不佳,若不即時治療,嚴重恐出現四肢癱瘓、呼吸困難等症狀,更可能有生命危險。

舊式鋼釘手術難 3D 建模大幅降低時間及出血

目前手術方式以鋼釘固定,不過難度高,由於打鋼釘的位置因為牽涉到頸動脈及脊髓,安全距離相當小,稍有不慎就容易大出血或傷害神經,也因此手術時間及出血量隨之上升。

所幸現今 3D 建模的發展與運用,協助手術進行;先以 3D 建模在手術前決定打鋼釘的位置,再使用 3D 列印技術建立打鋼釘導引模型,如此便可大幅降低手術時間及出血量,更安全進行手術,為患者帶來佳音。

【延伸閱讀】不到30歲就雄性禿 植髮機器人救回豐盛毛髮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42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指揮中心說明,今日(1/12)新增4例本土病例,境外移入新增92例,其中58例為長程航班落地採檢案例,陽性率約9.28%;34例為居家檢疫採檢案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正值新舊措施交接期,境外移入案例數字會較高,但隨著落地採檢的實施時間推移,未來居家檢疫採檢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前不久成功完成了多重器官移植手術,在陣容堅強的手術團隊中,有對默契十足的兄弟檔,一個參與換心、一個投入換肝,手足情深,彼此相助,共同搶救生命。兄弟莫名默契 升學之路都念同所學校76年次的哥哥吳柏宣和小3歲的弟弟吳柏俞,兩位外科醫師從國小、國中...

閱讀詳情 »

今年,我想來點健康生活! 受到疫情影響,生活步調受到改變,今年大家不可不重視「健康」議題,隨之補充保健食品成為日常的習慣之一,更是一種生活儀式感,除了顧好自己身體之餘,期待周圍親朋友好友也能擁有健康身體。疫情下,不僅「健康」成為送禮關鍵考量,消費者選用保健品來滋補的比例亦大幅提升。 新春年節即將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