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頸部出現不明腫塊 恐是鱗狀上皮癌

頸部出現不明腫塊 恐是鱗狀上皮癌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頸部腫塊主要是因發炎反應導致,通常良性的淋巴腺炎會感到疼痛感,約二至三週內就會慢慢變小且消失,但要注意,大部分因癌症轉移至頸部所導致的腫塊,並不會出現疼痛,可別輕忽嚴重性;國軍台中總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賴文森指出,尤其曾接觸過菸、酒、檳榔等民眾屬於高危險族群,因此脖子若出現不明腫塊,應盡快就醫檢查。

50歲男下巴出現腫瘤 竟是口腔癌惹禍

一名約50歲王姓男子,雖已經戒菸、戒檳榔4、5年,但日前卻發現自己右側下巴出現一顆約2公分的腫瘤,雖沒有疼痛感,但經太太建議下赴耳鼻喉科門診檢查,經切片檢查發現為轉移性鱗狀上皮癌,進一步接受相關分期檢查,確診為口腔癌第四期;賴文森醫師表示,第四期口腔癌得透過癌症廣泛切除手術和缺損重建,以及手術後的輔助性化學放射線治療,療程至少3個月,5年存活率則約50%。

拔牙後牙齦腫脹 原來是鱗狀上皮癌

賴文森醫師進一步解釋,王姓患者在進行頭頸部理學檢查時,發現右側上牙齦的黏膜有糜爛樣現象,詢問之下才了解,原來患者一個月前曾接受拔牙,但拔牙後,不僅牙齦出現腫脹不適,就連其他牙齒也有鬆動的情況出現,經後續切片檢查,才證實原來是鱗狀上皮癌所導致。

預防勝於治療 戒菸酒降低罹癌率

因此若發現異常的頸部腫塊時,包括摸起來硬梆梆,且越長越大,甚至出現單邊不對稱等情況,應提高警覺,盡快就醫檢查;賴文森醫師提醒,早期檢查且正確治療,才能把握治療黃金期,提高治癒率,但預防勝於治療,若能及早戒除菸、酒等不良習慣,就能有效大幅降低罹患癌症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73歲獨居嬤晚期肺腺癌 口服標靶接力治療變身樂活高齡癌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78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生活作息不正常,缺乏運動,下半身肥胖的人,常聽信許多網路謠言,一下吃減肥藥瘦身,一下喝豆漿減肥。但網路流傳「豆漿減肥法」恐導致乳腺癌,因此減肥中的女性都不敢再喝豆漿,甚至徹底與豆類食物斷絕關係。此說法到底正不正確?就讓專業醫師來解密!豆漿可預防乳腺癌形成豆漿中所含的大豆異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據統計,全球每3秒就有1人因骨鬆而骨折。為喚起民眾重視骨質疏鬆症,台北榮民總醫院與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共同舉行「骨質疏鬆衛教週」活動,於8月7日至11日在台北榮總中正一樓大廳,提供免費骨密度檢測,以及預防骨質疏鬆衛教講座。骨折後一年 25%病患死亡台北榮民總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可別眼睛出問題才檢查!最新歐亞白內障認知調查發現,國內高達5成5熟齡族眼睛發生狀況才就醫、4成白內障患者未就醫。醫師強調,白內障未及時治療,嚴重可能導致失明,建議每年應檢查眼睛,若有糖尿病、高血壓,最好每6個月檢查一次。國內熟齡族 半數眼睛出狀況才就醫根據一份「歐亞熟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癌症久居十大死因,晚婚也漸成社會常態,若這兩個難題都被難孕夫婦碰上了,還有機會一圓求子心願嗎?45歲林先生與43歲林太太已婚兩年未生育;103年,林先生發現癌症復發,血液腫瘤科醫師建議立即接受化學治療,且告知他化療後可能影響造精功能,讓林先生心情跌落谷底。林先生尋求中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