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頻頻脹氣怎麼辦?必吃酪梨、鳳梨4大消氣食物

每個人都曾有過「脹氣」的經驗,包括:腹脹、腹痛、頻繁的放屁、打嗝,有時令人坐臥難安,有時讓人尷尬不已。營養師指出,造成脹氣的因素很多,不全然是食物的問題,建議平日除了少吃「生氣食物」、多吃「消氣食物」,例如酪梨、鳳梨之外,還可多按摩腹部「消氣」外,同時可用6小錦囊改善腸胃不適。

頻頻脹氣怎麼辦?必吃酪梨 鳳梨4大消氣食物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張偊芳指出,脹氣有許多原因造成,包括飲食與習慣,例如吃了乳製品、未煮熟等易發酵食物,或喝了富含氣體的飲料,或吃飯狼吞虎嚥、不定時吃飯、兩餐間相隔太久等,都可能導致脹氣。

脹氣是萬病之源 危險6族群

此外,若因吃太過辛辣,或喝酒、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導致胃黏膜紅腫發炎,也可能產生腹部脹氣症狀;另脹氣也可能是因腸沾黏,甚至腹部長瘜肉或腫瘤,導致腸胃道阻塞,造成脹氣症狀出現。

雖然有人認為「脹氣是萬病之源」,通常以下6族群比較容易發生脹氣症狀:

1.吃產氣食物的人:如吃豆類製品、地瓜等,因不易被小腸吸收利用,大多進到大腸再被分解,因此產生更多氣體,包括氮氣、二氧化碳及甲烷等。

2.乳糖不耐症者:因為不易消化牛奶中的乳糖,常一喝牛奶就腹脹、腹痛。

3.飲食習慣差者:如吃東西時狼吞虎嚥、邊吃飯邊說話,不少空氣也隨之下肚。而吃完東西又坐著不動,也易致使氣體悶在肚裡。

4.鼻炎、鼻過敏者:有鼻炎、鼻子過敏的人,常不自覺用嘴巴呼吸,把空氣吸進消化道內,也容易產生脹氣,卻常常被人忽略。

5.腸胃疾病患者:如大腸激躁症、消化性潰瘍、膽結石、胃炎、腸阻塞、腸套疊、腸粘黏、腸胃道腫瘤等患者,也容易累積腸氣而導致脹氣。

6.心理壓力大者:壓力會使人緊張、心跳加快、血壓上升、肌肉緊繃,致使腸胃蠕動變慢,產生腹脹。

頻頻脹氣怎麼辦?必吃酪梨 鳳梨4大消氣食物

有人認為「脹氣」是萬病之源,長期輕忽易導致免疫力下降。

減少脹氣 多吃消氣4食物

營養師張偊芳強調,要預防脹氣上身,首先得維持良好飲食習慣,進食定食定量,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也要避免太刺激或容易產生氣體的食物,適時補充益生菌且多運動,都有助於減少脹氣發生。

1.少吃「生氣食物」:

包括:豆類、包心菜、洋蔥、綠花椰菜、甘藍、青椒、茄子、馬鈴薯、地瓜、芋頭、玉米、香蕉、麵包、柑橘類水果、柚子等。

2.多吃「消氣4食物」:

  • a.酪梨:酪梨可說是消脹氣最有效的食品之一,酪梨含有鉀,可幫助鈉離子排出,減少脹氣。

  • b.薑:薑可幫助緩解胃部不適,減少脹氣。

  • c.鳳梨:鳳梨酵素可減緩多種消化問題,例如脹氣與消化不良。

  • d.奇異果:奇異果含有高纖維,可維持胃腸道健康。

緩解脹氣 生活管理6錦囊

  • 1.吃東西要細嚼慢嚥,勿狼吞虎嚥。

  • 2.吃飯時要閉著口,以減少吞入過多的空氣。

  • 3.減少嚼口香糖、不要邊吃東西邊說話。

  • 4.避免喝汽水、可樂、啤酒等碳酸性飲料。

  • 5.避免攝取高油脂、高糖類的食物;養成定期排便的好習慣。

  • 6.適度的腹部按摩運動,可減少腹部脹氣的產生。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0/690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華航空及財團法人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日前宣布啟動「機上愛心醫師」專案,並透過微電影首映,讓有興趣的醫師和社會大眾了解計畫內容,除了保障機上見義勇為醫師應有權益外,也邀請更多的醫師在搭機時自願伸出援手,當旅客發生空中緊急醫療需求時,協助華航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有位1歲紀姓女童因肚子痛又出現疑似腸病毒的症狀,到醫院就診後確認罹患腸病毒,沒想到進行X光與腹部超音波檢查時,赫然發現腹部出現疑似手鍊形狀的影像,醫師研判應該是女童將外物吃下肚導致,需進行手術將肚子中的異物取出。小腸部份切除 取出誤食異物 收治這位女童的童綜合醫院小兒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拔河導致腕隧道症候群逾五成 間歇性休息可緩解拔河是一項展現堅忍意志力的運動,由於拔河運動總要分出勝負,因此力量對抗的強度極高,難免發生運動傷害。根據長庚醫院復健科於今年台灣復健醫學會年會所發表的研究顯示,頂尖拔河女性運動員,有腕隧道症候群的比例超過五成;然而,只要在訓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中國大陸浙江華海製藥公司所生產高血壓治療藥品原料藥valsartan發現含「N-亞硝基二甲胺」(NDMA)成分,雖然,該成分具動物致癌性,對人類資料則尚未證明,卻也引發不少民眾的疑慮。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內科主任陳伯南指出,近期看門診時,有不少就診患者,會主動詢問,所服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