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顆粒便便拉肚子 竟是便秘引起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常有人認為超過3天沒排便才算便秘,其實便祕有許多隱藏版形式!小兒科醫師表示,孩子平時有排便習慣,但大出來總是一顆顆小羊便便或拉稀,家長可別視而不見;如果長期便秘不治療,讓腸道感覺神經遲鈍、蠕動功能變差,等到突然腹痛,也難分辨是單純便秘或有其他潛藏疾病。

一名5歲小妹在2個月前,媽媽發覺她的肚子愈來愈脹,且常打嗝、食慾變差,就醫前3天,常常肚子一用力或一不小心,就會解出水狀的糞便;求診後發現,小妹近2個月有便秘情形,水便其實是嚴重便秘造成的滲便,幸好在控制好便祕後,水便情形迎刃而解。

開業醫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葉勝雄指出,近期就收治過幾名嬰、幼兒,不是拉水便,就是肛門附近皮膚出現痔瘡症狀,其實都是長期便秘引起。他說,一般人認為超過3天沒排便才算便秘,但其實這些小朋友每天都有上大號,但便便形式異常,因此要從糞便的形狀、軟硬度,及是否有長期便秘造成的併發症,才能揪出便秘問題。

葉勝雄舉例,正常的便便呈長條狀,容易排出;一些便秘的小朋友雖然每天排便,但一顆一顆硬硬小小,猶如小羊便便,這些其實是很多天前就形成的糞便,因為一直堵塞在腸道裡,水分被腸道吸收後越來越少,就變成又乾又硬的顆粒狀;如果這些小羊便便組合成又大又粗的硬便,一次大出來恐造成肛裂傷口。

另外,當硬便塞住大腸,只剩下水便可以從縫細中滲出,因為外觀有如腹瀉,常被誤認是拉肚子,若服用止瀉藥,會讓便秘更加嚴重。

葉勝雄提醒,除了上述異常形狀,家長可觀察孩子便便時是否會哭或肚子痛,有無腹脹、活動力變差、食慾減低等現象;有時家長以為小朋友用力是因為便便解不出,但其實是因為肛裂疼痛想用力想憋住,反而加重便祕情形。

長期便秘會使腸道感覺神經遲鈍、蠕動功能變差,等到發生急性腹痛,反而難分辨是單純便秘或其他疾病引起。葉勝雄建議家長,孩子若出現便秘症狀,就應儘早就醫控制,不要擅自用藥,以免治療方向錯誤,造成反效果。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287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金馬導演張毅於11月1日清晨病逝,享年69歲,他一生飽受罕見疾病「高安氏症」所苦,年輕入伍時,就因自體免疫疾病而血壓飆高,最後驗退,隨著年紀增長,症狀嚴重,曾接受腎動脈截換手術,以及多次心臟手術。 高安氏症(Takayasu Arteritis,TA)為罕見疾病,是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日前北捷一名警員,趁休假時開車返回高雄老家,晚間突然感到身體不適,便自行前往醫院就診,未料人隨即昏迷,疑因主動脈剝離、出血性休克,今天凌晨宣告不治。其實,像這樣的案例層出不窮,究竟主動脈剝離有多危險?為什麼一旦發生就可能在短時內死亡?3日常致主動脈剝離年輕化 病發後48小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癌症初期症狀普遍不明顯,不少癌友是因為「骨頭痛痛的」至骨科就診時,才發現原來骨骼疼痛是癌細胞轉移到骨骼引起。然而,癌友普遍對骨轉移病識感不足,確診後未重視骨轉移治療,導致自己曝露於病理性骨折、癱瘓、臥病在床等骨骼併發症風險中而未能及時預防。癌友勿輕忽骨轉移 預防骨折失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國際失智症協會指出平均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失智症盛行率約8%,以臺北市109年9月份65歲以上約49萬人來計算,臺北市失智症個案近4萬人。失智症非正常老化 7成未獲得診斷、治療很多人誤以為失智症是正常的老化現象,依衛福部指出調查發現台灣九成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