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顏面神經麻痺 中西醫合併療效佳

顏面神經麻痺 中西醫合併療效佳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一名患者的左臉突然垮下來,就連吃飯都會卡飯粒,口水也會不自主流下來。經過檢查,該患者左側手足都有力,說話清楚,食物也可以吞嚥,並非一般腦中風,原來是罹患周邊性顏面神經麻痺。顏面神經麻痺雖不如中風嚴重,且治癒機會相當高,但仍有因神經破壞嚴重,造成臉部肌肉歪斜或眼睛無法閉合等永久性殘障,所以切勿輕忽,應把握黃金治療期,才能免於不可逆的傷害。

顏面神經麻痺分中樞性、周邊性兩大類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楊俊奎表示,顏面神經麻痺是第7對顏面神經受損,造成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的一種常見疾病。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患者面部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毛、閉眼睛、鼓腮、嘟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如果神經病變更廣泛,有時病人會發覺有聲音聲響過大或舌尖味覺減低的現象。

楊俊奎進一步解釋,顏面神經麻痺通常可分為因腦中風、頭部外傷、或腦腫瘤等嚴重的腦部疾病造成的中樞性顏面神經麻痺;或因感冒、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周邊性顏面神經麻痺兩大類。兩者同樣都是嘴角無力被拉向健側,差別在於患側是否能皺眉頭及閉眼、合併一側手腳無力麻木、口齒不清等的影響程度。

中西醫搭配  治療效果愈佳

楊俊奎指出,顏面神經麻痺發生後,中醫主要採用針灸治療;西醫治療則是以短期高劑量類固醇及復健電療,降低局部發炎及腫脹、保護神經減少傷害。治療期間,前幾日內症狀會持續惡化,一週後才逐漸穩定,直到第二到第三週才會開始恢復,約八成的病人在三個月內可恢復。

季節交替易好發  正常作息避免顏面神經麻痺找上門

楊俊奎提醒,顏面神經麻痺好發於季節變化時期,尤其以春、冬二季最多,或者人體抵抗力比較差的時候,建議民眾應避免飲食冰冷的食物,且避免吃過硬或太過辛辣、燒、烤、炸的食物,以提升抵抗力。此外,睡眠充足與適度運動休息,都能避免過度勞累引起復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2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文/常春月刊】很多人都以為吃新鮮、未加熱烹調的蔬菜水果,營養素才不會流失,對健康有幫助,尤其是對一些愛美又講究維持身材的女性朋友,更是對生菜沙拉、現榨蔬果汁趨之若鶩。但是,這些生菜是否可能有農藥殘留?   過去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曾表示,趕著搶收搶種的蔬果,如颱風來前搶收的,因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近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產品風行,不少人整天流連網路,走路、搭車時,視線離不開螢幕、從餐桌上吃飯、到床上都怕漏接訊息,大為減少眨眼頻率,原本眨眼時可以讓淚液均勻分布,當持續目不轉睛、眨眼次數減少,就容易出現乾眼的症狀。另外,還有不少近視族,為求便利,長期配戴隱形眼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受到世界衛生組織(WHO)延遲公布流感選株影響,今年國內公費流感疫苗供貨時程延後,較往年晚1個月,首波11月15日為學生和醫事人員;第二階段則是12月8日開打,對象為學齡前幼童和老年人,日前爆出公費流感疫苗搶打潮,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因疫苗分批供貨,且流感疫情到明年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曾有一名先天性腎臟萎縮的10歲孩童,長期治療備感痛苦,且合併多重併發症時,曾在查房醫師耳邊小聲說出:「可不可以別再救我?」但護子心切的媽媽仍然堅定要求「救到底」,最後孩子在插管、全身出血情況下急救30分鐘後仍無力回天,兒童不是家長的財產,「親權還是侵權?」這是一道難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