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顏面神經麻痺 中西醫合併療效佳

顏面神經麻痺 中西醫合併療效佳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一名患者的左臉突然垮下來,就連吃飯都會卡飯粒,口水也會不自主流下來。經過檢查,該患者左側手足都有力,說話清楚,食物也可以吞嚥,並非一般腦中風,原來是罹患周邊性顏面神經麻痺。顏面神經麻痺雖不如中風嚴重,且治癒機會相當高,但仍有因神經破壞嚴重,造成臉部肌肉歪斜或眼睛無法閉合等永久性殘障,所以切勿輕忽,應把握黃金治療期,才能免於不可逆的傷害。

顏面神經麻痺分中樞性、周邊性兩大類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楊俊奎表示,顏面神經麻痺是第7對顏面神經受損,造成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的一種常見疾病。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患者面部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毛、閉眼睛、鼓腮、嘟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如果神經病變更廣泛,有時病人會發覺有聲音聲響過大或舌尖味覺減低的現象。

楊俊奎進一步解釋,顏面神經麻痺通常可分為因腦中風、頭部外傷、或腦腫瘤等嚴重的腦部疾病造成的中樞性顏面神經麻痺;或因感冒、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周邊性顏面神經麻痺兩大類。兩者同樣都是嘴角無力被拉向健側,差別在於患側是否能皺眉頭及閉眼、合併一側手腳無力麻木、口齒不清等的影響程度。

中西醫搭配  治療效果愈佳

楊俊奎指出,顏面神經麻痺發生後,中醫主要採用針灸治療;西醫治療則是以短期高劑量類固醇及復健電療,降低局部發炎及腫脹、保護神經減少傷害。治療期間,前幾日內症狀會持續惡化,一週後才逐漸穩定,直到第二到第三週才會開始恢復,約八成的病人在三個月內可恢復。

季節交替易好發  正常作息避免顏面神經麻痺找上門

楊俊奎提醒,顏面神經麻痺好發於季節變化時期,尤其以春、冬二季最多,或者人體抵抗力比較差的時候,建議民眾應避免飲食冰冷的食物,且避免吃過硬或太過辛辣、燒、烤、炸的食物,以提升抵抗力。此外,睡眠充足與適度運動休息,都能避免過度勞累引起復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2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新冠肺炎本土疫情趨緩,今天國內新增15例本土個案、4例死亡。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只要符合疫情下降、即時因應能力、醫療量能夠等3大條件,就考慮降級。 ▲7月18日新冠新增個案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說,「如果近期疫情非常穩定,可以提早宣布,但...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國內驚傳跨國混打3劑不同疫苗的少見個案,北部1名男子於4月21日、6月11日、7月2日依序在國內自費接種AZ疫苗、國外接種BNT疫苗,又在國內公費接種莫德納疫苗。 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該個案自以為走了很多的漏洞,「但打了很多疫苗,對身體也不是好的事情。」,疫苗不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張先生31歲的男性,工作是上班族,體型高大壯碩微胖,4年前因為疲倦乏力嚴重,檢查後發現居然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平常空腹血糖大多200mg/dl以上,糖化血色素也高達10%以上。患者不願意服用中藥,因此純粹只以針灸治療,持續至今年4月為止,空腹血糖都可以控制在120-145...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臨床上常見患者抱怨為什麼胃食道逆流常常反覆發作?已按規定服用藥物,也配合飲食控制,但胃食道逆流的不適症狀老是陰魂不散。火燒心最常見 這些器官易被胃酸逆流刺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陳重嘉說,當胃部內容物反流回食道,酸性食糜造成胸口灼熱,甚至食道有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