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顏面神經麻痺上身 臉部按摩、運動、電療3招助復原

▲面對顏面神經麻痺困擾,治療及復健十分重要。(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歪嘴、半邊臉麻木、喝水會漏,顏面神經麻痺找上門,怎麼辦?除了找神經內科醫師接受藥物治療之外,復健科醫師表示,還可以搭配復健3招「臉部按摩」、「臉部運動」與「電療」,避免臉部肌肉萎縮,且幫助縮短療程、改善症狀不適。

復健科醫師蔡定達表示,國外研究顯示,顏面神經麻痺患者若進行臉部按摩、臉部肌肉運動,可以增加組織血液循環及攝氧量,對改善臉部肌肉僵硬、疼痛等很有幫助。

另一篇文獻回顧研究也發現,中度、慢性顏面神經患者若能盡早做臉部肌肉運動,可改善臉部功能,且減少復原時間。

蔡定達說,貝爾氏麻痺在發病初期,進展非常快速,通常兩天內,顏面神經麻痺程度就會到達頂點,症狀為一邊臉部肌肉失去功能,常出現歪嘴、半邊臉不能笑、喝水會漏、眼睛不能閉、容易流淚、吃飯食物卡在一邊、味覺消失或遲鈍等症狀。

而在等待神經恢復的這段時間裡,蔡定達建議,除了接受神經內科藥物治療,包括臉部按摩、臉部運動與電療等復健療程,也能發揮不同功能,幫助舒緩不適,並減少顏面麻痺後遺症。

蔡定達以電療為例,強調並不是針對神經修復,而是避免顏面肌肉因缺少主動收縮而萎縮,也有患者接受雷射、針灸等輔助治療,藉由不同刺激,訓練臉部肌肉功能。而出現顏面神經麻痺後,復原時間長短取決於神經受損嚴重度,只要秉持耐心,保持正常作息,充足睡眠、紓解壓力,再配合治療及復健,狀況能得到改善。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公布國內新增50780例本土個案,另確診個案新增12例死亡,中重症患者增加48例。其中引發關注的是,死亡個案即包括日前在亞東醫院治療、不幸母子雙亡的20多歲確診孕婦,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進一步揭露其死亡診斷為急性...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打著改革健保大旗,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一手主導、拍板定案,日前已經要公告5月15日起調漲民眾的健保部分負擔,不過,隨著疫情越爆越大,陳時中今(10)日正式表態新制「延後實施」;另一方面,針對陳時中鬆口7月可能將新冠肺炎由「第5類傳染病」降至「第4類傳染病」,被解讀是為落...

閱讀詳情 »

您有這樣子的經驗嗎?明明在家量血壓都正常,一旦到了醫院量,血壓就不正常了!這就是所謂的「白袍高血壓」。為什麼會有白袍高血壓呢?也許是到了醫院時,因為未知而產生緊張的情緒,造成暫時性的高血壓。   ・白袍高血壓是真實存在的 白袍高血壓(White-coat hypertension, WC...

閱讀詳情 »

前言 幾年前,知名藝人因為主動脈剝離而逝世,留給大家無限的遺憾與錯愕。隨著時間過去,這項議題的討論度也隨著淡去,但是大家真的了解這項疾病了嗎?   可以想像,人體血液循環系統就像一個規劃良好的城市設計,心臟幫浦出血液後,會先在主幹道:主動脈裡奔馳,接著行經各個重要區域:大腦、胃腸、腎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