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類風濕性關節炎別亂停藥 醫:萬一猛爆性復發恐癱瘓

類風濕性關節炎別亂停藥 醫:萬一猛爆性復發恐癱瘓

一名63歲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罹病長達30年,因害怕治療副作用,遲遲未獲妥善控制,經年累月之下,指關節、腕關節都已變形與疼痛,連拿起牙刷刷牙都有困難,甚至侵犯皮膚出現血管炎引發潰瘍,氣管也發炎導致慢性咳嗽。經就醫治療,患者服用新一代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病況開始獲得良好控制,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過敏免疫風濕內科主治醫師吳正欽表示,患者服藥後2週內疼痛已明顯緩解,可以自如拿起牙刷,1個月後咳嗽症狀趨緩,第3個月皮膚血管炎的潰瘍也改善。

「不痛」就等於症狀控制?這是錯誤觀念

在台灣,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率約0.5%,好發族群是30-40歲女性。吳正欽醫師表示,它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因不正常的抗體或白血球細胞攻擊關節滑液膜造成發炎,形成腫脹、疼痛,且是一種慢性、反覆性的疾病,使人不良於行、日常生活受限。

患者就像「人體氣象台」,一遇天氣變化,關節就隱隱作痛,吳正欽醫師表示,患者會受到天氣、溫度、濕度等變化影響,不過目前確切成因尚不明,但臨床觀察到這些變化會使患者的血流變慢、變少,導致身體疼痛。

另外,患者時常誤以為「只要不痛了,代表病情已受控制。」吳正欽醫師強調,疼痛是主觀的感受,有些患者嚴重腫脹,疼痛感卻很低,所以要客觀評估病情才準確,例如抽血檢驗、超音波觀察滑液膜或血流的狀況,以檢視發炎程度。

雖無法根治 可靠藥物達到緩解

吳正欽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無法治癒,目前治療目標「完全緩解」,指的是發炎指數正常且患者覺得不腫不痛、生活品質良好。臨床常以「DAS-28」做為評估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標,包括全身28處關節觸痛、腫脹的總數目、紅血球沉降速率(ESR)、整體健康狀態評估,但因計算複雜,醫病間難以溝通。

對此,財團法人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推出「一分鐘微笑量表」,病友可於生活起居等各項活動中,簡單快速自評身體狀況、疼痛分數,,進而找出相對應的表情符號,幫助病友更瞭解疾病控制狀況,增加醫病間的有效溝通且幫助醫師更精準用藥。

一般而言,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藉藥物來緩解發炎和腫痛等不適症狀以及惡化。現今有三大類的藥物治療選擇,第一大類是消炎止痛藥,第二大類是以低劑量的類固醇控制發炎,對身體副作用少,安全性較高。第三大類是有關調節免疫系統的藥物,種類多元,例如化療藥物,而近年還研發了針劑生物製劑、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可使用。

切莫自行停藥 猛爆性復發恐癱瘓

吳正欽醫師表示,傳統藥物對於嚴重頑固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效果不好,疾病緩解率約5成,藥物依賴性高,這時可改以新一代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或生物製劑治療,研究顯示約7成可得到疾病緩解。此外,有些患者認為打針比吃藥來得有效果,其實是錯誤觀念,因為針劑生物製劑只能抑制一種造成發炎的細胞激素,而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則能多點打擊細胞激素,免疫調節範圍廣,較能緩解發炎不適。

最近兩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許多病友就醫習慣改變並無固定回診,若疾病沒有得到緩解,免疫系統長期攻擊關節會造成不可逆的破壞,因此按時用藥與回診是相當重要的。吳正欽醫師呼籲,「類風濕性關節炎不會斷根,病友千萬不要自行停藥。若自行停藥有復發風險,萬一引發猛爆性復發,『1-2天內癱瘓、發高燒都有可能』。」如果有用藥調整的需求,建議先與醫師討論,以免影響病況的穩定控制。

類風濕性關節炎別亂停藥 醫:萬一猛爆性復發恐癱瘓

【延伸閱讀】

珍愛女性超前部署 類風濕性關節炎想「孕」免煩惱

避免類風濕性關節炎使全身無法動彈 醫師曝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18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你還在吃這些東西嗎? 1.罐裝番茄醬 問題:罐子裡襯中的樹脂含有雙酚,這是一種會引起從生殖疾病到心臟病、糖尿病和肥胖一系列病症的合成雌性激素。研究發現,大多數人體內的雙酚水平都超量,從而會抑制精子生長或損害染色體。每升的罐裝番茄中就會有50微克的多酚,足以影響人們的健康,尤其是年輕人。 解決辦法:...

閱讀詳情 »

連中研院都請她去演講,一定要看第10點~ 健康諮詢顧問吳寶芬 她的31年職場生涯裡, 已演講 6000多場 連中研院都邀請她去演講 以下是演講筆記整理出來的資料重點: 1.喝豆漿, 其實它比什麼都好~其實好的豆漿是可以放ㄧ年的(羅東農會)  2.松露,松茸,只要是香氣非常夠的水果(蘋果,土...

閱讀詳情 »

這篇太值得看了!一定要讀您千遍也不厭倦;有益您健康! 《人,只要脾、肝、大腸、腎四個功能健康,就能永遠離開癌症、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 》 脾,一定要健康。如果有病,就先恢復脾的功能。每天三餐,五穀雜糧一定要佔總飲食的 50%,一定要養成這個習慣。雜糧就是紅豆、黃豆、綠豆、薏仁,這些都是雜糧類,蓮...

閱讀詳情 »

老中醫們通過長期大量的實驗總結,找出了壹些規律性的特點,即能過面部的特點預示看是否能長壽。耳朵要輪廓分明,垂珠貼肉,色澤鮮艷紅閏,耳門闊大,耳肉紅而堅厚,耳形聳高而長,這洋的人是長壽之人。牙齒排列得整齊,而且堅固不動搖,這洋的人可以長壽。1.眉毛眉毛被稱為保壽宮,可見它與人的生命有關系。《神相全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