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類風濕性關節炎積極治療 面對「關節炎之王」也不怕

類風濕性關節炎積極治療 面對「關節炎之王」也不怕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孕期復發 靠生物製劑健康產子

一名年輕媽媽生完第一胎後,關節出現腫痛,就醫檢查確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因擔心用藥期間再度懷孕會影響胎兒健康,於是和醫師討論安全性後,選擇適合懷孕婦女使用的生物製劑,病情獲得穩定控制後卻自行停藥。豈料再度懷孕第四個月時,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復發,緊急回診就醫,再度使用孕婦可使用的生物製劑治療後,順利生下二寶,目前媽媽跟寶寶都非常健康。

類風濕性關節炎破壞力強大 罹病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過敏免疫風濕中心黃光永主任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引起的慢性關節炎,主要發生在40歲~70歲的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三倍。此疾病是因自身產生的抗體攻擊自己的關節滑液膜等組織,造成關節腫脹,以手關節為主要病發部位。明顯的症狀為晨間僵硬現象,一開始關節會有緊緊的不適感,然後出現對稱性的關節腫脹,若無妥善治療會嚴重破壞關節,導致患者生活無法自理,例如: 用筷子吃飯、開水龍頭、開門或穿衣服扣鈕扣等動作會吃力或無法完成,嚴重會影響膝關節造成無法行走,因破壞力強大,因此又被稱為「關節炎之王」。

積極就醫選擇適合用藥 積極治療不中斷生育計畫

黃光永醫師説,目前診斷上除了靠臨床上的表現,還會進行抽血檢驗看是否有類風濕性因子、抗環瓜氨酸抗體、紅血球沉降速率、C-反應蛋白…等發炎因子,再佐以超音波的檢查,透過這些詳細的綜合評估,可準確診斷患者是否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黃光永醫師說明,現今治療方式非常多元,藥物大部分也都有健保給付。目前第一線治療藥物為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再搭配疾病修飾抗風濕藥物,也就是俗稱的免疫抑制劑,如果治療效果不佳,則可申請進階的生物製劑來進行治療,其中有款生物製劑是經過臨床實驗證明,適用於孕婦或是準備懷孕的婦女,對於育齡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

黃光永醫師提醒,若關節腫痛現象持續超過三個月,且無減緩改善時,應儘速就醫檢查;即使得到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也不必過於擔心難過,只要定期回診,積極治療,不要自行亂停藥,就可以避免病情惡化,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62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長久咳嗽並非表示身體虛所導致,若因此又透過補氣中藥補身,小心恐使病情加劇;台南開業中醫診所院長陳宥任指出,若自行透過補藥,不但會促使呼吸道黏膜充血,導致呼吸道變得更敏感,還會因痰黏稠,更不易咳出。臨床上,曾有患者因感冒導致咳嗽,且咳了近2週,以為是免疫力太差所致,因此自行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許多民眾常忽略B肝,但其實對於位居台灣罹患率第二位的C型肝炎,警覺性更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胰內科教授黃志富指出,通常肝功能已降到正常值的30%以下,才會出現疲倦、茶色尿、黃疸等症狀,多數患者在出現症狀後才緊急就醫,多半都已罹患肝癌,為時已晚。尤其C型肝炎屬於慢性疾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B肝帶原的癌症患者在做化療前,務必得告知醫師相關病史,否則若直接接受化療,恐好發急性肝炎;高雄榮民總醫院胃腸科主任許秉毅指出,B肝癌症患者若未在化療前接受預防性投藥,高達三分之一的機率會在化療後出現急性肝炎,甚至占四分之一恐導致死亡。根據研究顯示,B肝帶原的癌症患者若未在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好發脛後肌腱功能不全的問題,主要是因反覆性傷害或過度使用脛後肌肌腱所導致,包括過重、扁平足或足部曾受傷等都可能為高危險族群;旗山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曾正浩指出,通常會出現足踝後內側疼痛腫脹、肌腱壓痛、後足變形等症狀,嚴重甚至可能會使不上力,應盡快就醫治療。臨床上就曾有男性患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