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類風濕關節炎易有肌少症 伸展運動可防範

類風濕關節炎易有肌少症 伸展運動可防範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一名66歲的張姓婦人20多年前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導致關節逐漸變形造成行動受限,不僅肌肉萎縮,關節也逐漸變大,看起來就像關節上有一顆小饅頭。不但體重下滑,關節發炎疼痛,甚至因為行動上限制導致合併肌少症,晨起也會因為關節僵硬而甚麼都無法做,甚至連連上廁所都需要家人抱。醫師建議,患者可以利用每日伸展運動減緩肌少症的發生。

類風濕關節炎會侵犯全身大小關節

豐原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胡宗慶表示,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的自體免疫疾病,屬於一種發炎性疾病,主要侵犯全身周邊大小關節,讓整個身體變得比較虛弱。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好發年齡約在35歲到50歲,以女性為主要好發族群。

每天2-3次伸展運動 增加肌肉力量

不只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患者,只要年紀大了以後都容易出現肌少症,胡宗慶主任建議,患者在家利用毛巾、繩子、彈力繩等工具,做簡單的伸展運動,每天至少做2-3次,每次維持15-30秒、重複2-4次,每天持續做,將能把緊繃的肌肉達到不錯的伸展效果、也能增加肌肉力量,防止肌少症的發生。

胡宗慶主任表示,如果初期有發現對稱性的關節出現疼痛、僵硬等情形,且持續關節疼痛6週以上,同時有自體免疫家族史,就要高度懷疑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應盡早到醫院尋求免疫風濕科診治,避免延誤病情。(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1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薄荷是西式料理中常見的食材,國內最新研究發現,薄荷還可抑制新冠肺炎病毒活性,專家建議,防疫警戒降級之後,民眾應盡可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加強空氣交換,並在陽台多多種植薄荷。 台大醫院上午舉辦「疫情微解封後的環境防疫與通風換氣」視訊線上記者會,副院長高嘉宏表示,疫情期間,...

閱讀詳情 »

2021.07.23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7月23日為止,已經有784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外電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台灣2個多月全國3級警戒,雖然暫時即將降級鬆綁,但居家辦公或宅生活可能會是未來新常態,日本內科醫師池谷敏郎提醒,通勤走路可能是很多人每天唯一的運動,新冠疫情下行動管制降低了疫情,但長期居家生活與缺乏運動,卻增加了血糖控制難度,血管健康恐怕大受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月27日是世界抗頭頸癌日,根據統計,頭頸癌在台灣男性的發生率與死亡率已連續九年名列第四,近年來大約年增萬名患者[1]。臺大醫院副院長暨耳鼻喉科部與腫瘤醫學部教授婁培人醫師表示,頭頸癌發生年齡層相比其他癌症較低,近年來因菸、酒、檳榔的年輕族群使用增加,以及人類乳突病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