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顫抖、常跌倒?巴金森氏症10大警訊中3項就需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顫抖 常跌倒?巴金森氏症10大警訊中3項就需注意

雙手不明原因出現顫抖、四肢無力、常常跌倒,要注意可能罹患難治癒的巴金森氏症。巴金森氏症是一項嚴重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根治,除了規律用藥,亦需要保持運動習慣、營養均衡、良好的睡眠品質。

巴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症哪裡不同?
彰化秀傳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邱百誼指出,巴金森氏症3大症狀為動作慢、肌肉僵硬和放鬆時不自主顫抖,後期有三分之一會併發失智症。他分享,阿茲海默症與巴金森氏症雖同屬大腦神經退化疾病,但病因和表現的特徵不同:

阿茲海默症與大腦顳葉中的神經纖維糾結,或類澱粉蛋白攻擊大腦皮質和負責記憶的海馬迴,最先的症狀是記憶缺損、個性改變並容易迷路,後期才會有動作障礙。

但巴金森氏症中腦的基底核,無法製造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有關,造成各種活動障礙,後期才會併發失智症。失智症有多種類型,醫師首要透過詢問詳細的病史,了解病患的失智類型,給予最合適的醫療處方。

巴金森氏症10大警訊 中3項需就醫診斷
可留意自己或家人是否在日常生活中開始出現以下特徵,有超過3項以上就要留意,可能為巴金森氏症初期症狀,需進一步至醫院診斷:

1. 手在放鬆休息時會出現顫抖
2. 走路時手不會擺動
3. 站立時身體向前彎曲
4. 走路時一隻腳拖在後面
5. 步伐小、常跌倒
6. 覺得懶洋洋、做事沒動力
7. 頸部後方或肩膀常疼痛
8. 刻意避開和聊不來的人相處
9. 音調變小或沙啞
10. 寫字變慢字體變小

膽固醇指數影響失智機率
邱百誼表示,近年失智人口不斷攀升,除了高齡化趨勢所致之外,根據研究發現,膽固醇過低也是原因之一。膽固醇是腦部與神經連結的主要成分,過低會傷害大腦,增加失智風險。因膽固醇為重要的脂質類分子,在身體中被用來保護細胞膜的強度及流動性,它也是每個細胞製造細胞膜所需要的原料;當陽光曬到皮膚,皮下的膽固醇會轉變成身體所需的維他命D。

邱百誼強調,足夠的營養和維繫剛剛好的總膽固醇,可降低罹患失智的機會。雖然低密度膽固醇過高與血管動脈硬化有關,但膽固醇並非越低越好,太高或太低對身體都有不好的影響,建議總膽固醇指數維持在160~220;低密度膽固醇維持在80~140。

老藥促腦神經新生 台灣研究獲專利
依中山醫學大學教授何應瑞研究發現,一個已經在臨床上使用數十年的老藥——「頭孢曲松」,不但可以防止神經死亡及腦部發炎症狀、減緩神經退化,甚至可以促進腦部神經新生。這項研究成果已經獲得許多國家的專利,並且獲得美國FDA及衛福部核准,在台大醫院、高雄長庚醫院醫師團隊及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進行二期臨床試驗,期待為這項疾病帶來治療曙光。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醫師提醒,少吃、多動是減重不二法門。(照/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60歲婦人體重飆破120公斤,怎樣都瘦不下來,最終體重壓垮健康,無法行走,在骨科醫師建議下得換人工膝關節,手術先換了一邊,沒想到還是得靠旁人扶著才有辦法走路,這才痛下決心,接受胃繞道減重手術,術後3個...

閱讀詳情 »

造型多變、口味多元的電子煙興起,吸引不少年輕族群躍躍欲試;然而,目前全球已有許多案例直指電子煙不僅無助於戒菸,還會造成肺傷害,甚至引起死亡,值得家長與大眾多加留意!為維護各民眾健康,高雄市政府研擬「高雄市電子煙及新興菸品管理自治條例」草案,將由衛生局、警察局、教育局及毒品防制局一同守護市民健康!  ...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在台灣,每十個人就有九個有牙周病問題,從刷牙流血、牙齦腫痛到牙齒脫落不等,還伴隨著口氣不好聞,尤其缺牙造成的後果更是嚴重,牙醫師就警告,缺牙不僅影響美觀,更會縮短牙齒壽命,只要發現有口臭問題、刷牙流血、牙齦悶脹腫痛等現象,都可能是牙周病的初期警訊,不能輕忽。 國健署...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害得台灣人家暴飆升?最新數字透露警訊!衛生福利部今(20)日公布今年1至3月全國家庭暴力通報案件約3萬2000件,與去年同期相較,成長了有5%,儘管若與去年第4季相較減少0.7%,但時間點剛好與今年初疫情爆發重疊,從案件數量變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