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食物吞不進吐出來 食道弛緩不能症作祟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39歲女性,13年來都有吞嚥困難的問題,吃東西、喝水時,喉嚨都有卡卡的感覺,有時食物會吞不進去而吐出來,甚至噴出來,導致她不敢與朋友外出吃飯,也曾2個月連房門都不出,嚴重影響社交活動,讓她困擾不已,雖然就醫多次,最後才發現為食道弛緩不能症。

收治病患的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李章銘指出,該患者經檢查確診為食道弛緩不能症建議立即接受治療,但進一步了解發現,原來患者年輕時體重達98公斤,而進行胃食道減重手術,造成嚴重的組織沾黏現象,若接受傳統胸腔及腹腔手術,恐併發胃穿孔、肺炎風險,甚至需要再次接受手術。

經過醫療團隊討論,決定透過「經口內視鏡進行食道肌肉切開手術」(POEM)治療病患。李章銘指出,手術利用內視鏡操作,在食道黏膜下進行環狀肌肉切開,可避開嚴重沾黏、狹窄的部位,且完全沒有傷口,患者在術後第3天即可吃流質食物,第5天出院已完全恢復正常。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賴鴻緒提到,2年前院內開始執行POEM,用於治療食道弛緩不能症,到目前為止,累積的臨床經驗顯示,此方法可望取代傳統手術治療食道弛緩不能症,而對其他食道的良性腫瘤,也能同樣提供有效的治療途徑。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71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全台疫情三級警戒持續一段時間,無形中也降低癌症患者就醫意願,就怕待在醫院的時間長,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主任曾令民醫師表示,醫院的管控其實非常嚴格,疑似新冠肺炎、確診病患與一般民眾、病友都是分開的,且協助治療的醫護人員目前皆已接受過疫苗注射,因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四十多歲女性患者,十年前開始出現久咳、胸悶、喘鳴聲等氣喘症狀,期間使用支氣管擴張劑,但仍無法穩定控制氣喘症狀,直至兩年前至彰化基督教醫院,透過抽血檢查,發現免疫球蛋白E指數明顯上升,屬於嚴重過敏型氣喘,經由施打抗免疫球蛋白E生物製劑,氣喘症狀已明顯控制,久咳及喘鳴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台灣疫情逐漸受控,疫苗也陸續到位。隨著施打族群擴大,坊間充斥許多施打疫苗引發負面影響的疑慮。然而疫苗是對抗新冠肺炎的重要保護傘,隨著變種病毒在全球掀起新一波流行,民眾對於疫苗保護力的看法有所保留,本次邀請台灣疫苗推動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教授及理事長黃玉成教授,為民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關節疼痛並非肌肉傷害?紅腫痛恐罹患乾癬性關節炎而不自知年僅40的吳小姐(化名)是名乾癬患者,每周都會參與羽球隊的練習,但運動後總感到右手指關節疼痛,起初誤以為是頻繁的揮拍動作引起發炎,只要稍作休憩便會好轉,直至非慣用手也感到關節疼痛且陸續出現下背痛、活動受限等現象才警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