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食物無法下嚥 竟罹患食道弛緩不能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1名38歲男性,三年多來常有食不下嚥的現象,甚至難以吞下口,起初症狀輕微,卻漸漸演變成硬吞下去卻又吐出來的情況;經由就醫,以胃鏡及上消化道攝影等檢查後,確診為食道弛緩不能症。

彰濱秀傳醫院內視鏡室主任陳忠宏指出,導致食道弛緩不能症的原因,目前仍尚未確定,屬於罕見疾病,症狀多是食道在吞嚥時沒有正常蠕動、下食道括約肌無法放鬆等現象;通常患者食道腸肌層神經叢中的副交感神經節細胞會逐漸減少,促使吞嚥時,食道無法放鬆。

主任陳忠宏進一步說明,治療上,從過去傳統開刀手術,到內視鏡氣球擴張術、胸腔鏡賁門肌肉切開術等方式,目前已發展至透過口腔進入食道的內視鏡治療,術後不但沒有傷口,患者也能減少手術疼痛,手術平均約1個小時,成功率較以往手術治療來的高。

雖然仍有少數患者接受內視鏡手術需要輸血,但術後約99%以上的患者症狀都能有效改善;陳忠宏呼籲,透過內視鏡治療,患者接受度較高,因此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時,也應盡快就醫治療,才能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04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大家只知道兩種細胞分裂方式──有絲分裂、減數分裂,透過製造新的細胞,讓生物體的發育、生長與繁殖成為可能。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助研究員陳振輝團隊在研究斑馬魚發育時,意外發現另一種獨特的細胞分裂方式,其分裂過程不需要進行遺傳物質(DNA)複製,因此命名為「無合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60多歲的退休公務員,近年來視力越來越模糊,近視度數也不斷增加,就診才發現原來是高度近視引發重度白內障,造成日常生活相當不便。他原本擔心白內障手術後會影響日常用眼習慣,經醫師建議選擇全焦段人工水晶體,不但可以滿足平時退休生活的興趣,使用手機、閱讀書籍等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即將來臨,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呼籲疫情高峰期間送給媽媽最安心健康的母親節禮物就是「骨密度檢測」,若已出現「駝矮痛」症狀,更要及早進行骨密度檢測,掌握骨鬆治療先機,降低骨折風險。根據國健署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症為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的第四名,髖部骨折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長期帶走不少幼童生命的腸病毒,將有疫苗能夠防重症!台大醫院在5日宣布,由台灣自主研發的腸病毒71型疫苗,能預防幼童感染腸病毒帶來的重症,且2個月到6個月大的嬰幼兒即可接種。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李旺祚建議讓該疫苗能及早上市,以幫助更多兒童免於腸病毒威脅;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