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食肉族小心! 滿腹便便毒素恐上身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現代上班族飲食習慣不良,加上三餐外食,肉類攝取過多、蔬果又吃太少,工作壓力大,以致餅乾、蛋糕等加工食品不離手,往往導致排便不規律、宿便堆積體內;營養學博士強調,纖維量攝取不足會影響腸道蠕動,進而減少排便,宿便堆積更會破壞腸道好菌,壞菌滋長產生毒素,腸道吸收後導致毒素流竄全身器官,造成免疫力下降,很容易生病。

三餐老外的你,是食肉一族嗎?可得要小心,不愛吃蔬果,纖維質攝取不夠,無法正常排便,代誌就大條了!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指出,攝取過多肉類,經過腸道分解會產生含氨類毒素,而加工食品中的防腐劑、人工色素等非天然成分,會消滅腸道好菌,進而破壞腸道系統。

「腸道是保護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吳映蓉執行長舉例,人體的腸道系統如同一座城牆,好的腸道充滿好菌,能加速分解毒素排出體外,抵抗病毒、細菌;反之,腸道壞菌太多,毒素會藉由血液傳送至全身器官,進而影響免疫系統,造成身體負擔,而多攝取纖維質、攝取含有寡糖的蔬果、或是補充益生菌都是最增加腸道好菌的好方式。

那要如何保護腸道呢?吳映蓉強調,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並大量攝取蔬菜、水果。蔬果中富含纖維素、抗氧化物,可以增加腸道蠕動,促進排便,並加速腸道修復。她進一步指出,纖維分為水溶性與非水溶性,而蔬菜大多是含非水溶性纖維,水果則含水溶性纖維較多,因此除了攝取蔬菜,也要吃水果。以女性為例,一天應攝取4份蔬菜、3份水果,一份粗估量為一個拳頭大小。

吳映蓉執行長指出,很多蔬果食材對腸道健康很有幫助,如牛蒡富含菊糖,能增加腸道好菌,讓壞菌少的狀況,而玉米、竹筍等粗纖維的蔬菜,能加速腸道蠕動,而木瓜、鳳梨等水果中的消化酵素能幫助消化;蕃茄中的茄紅素、葡萄的花青素、花椰菜的蘿蔔硫素,都是很好的抗氧化食物,具有修復腸道的功能。

除了改善飲食習慣,生活型態也不可忽視。多喝水、多運動,每天喝足2000C.C的水份,並搭配2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等,透過身體律動,增加腸道蠕動,也是促進排便的好方法。至於要如何增加纖維的攝取量?吳映蓉執行長則是分享個人經驗,她是先從主食著手,將白米飯改為糙米飯,每次進餐時就先吃蔬菜,並強迫自己多吃一點,增加各種顏色蔬菜量的攝取,從此就再也沒有發生便秘的問題。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1649

相關推薦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乾癬由於皮膚表面明顯的皮膚紅斑與脫屑症狀,經常被誤以為只是皮膚病,值得注意的是,它其實是因為免疫系統異常導致全身性發炎反應的自體免疫疾病。奇美醫院皮膚科林旻憲主治醫師表示,乾癬患者有對高的比例會出現代謝症候群、糖尿病、乾癬性關節炎等共病。因此,病人應該積極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蘊晨報導】相機濾鏡模式推陳出新,但在追尋美的這條路上,愛美人士還是無法容忍退去濾鏡後要面對的現實。肌膚上肉眼能見的瑕疵,舉凡斑點、膚色不均、毛孔、痘疤甚至細紋等,都希望可以跟濾鏡的魔法筆一樣,輕輕一點就完美無瑕。 陳小姐是位OL,對於膚況也有同樣渴求,然而陳小姐屬於酒槽膚質,疫情...

閱讀詳情 »

全球大環境改變之下,民眾外出活動的頻率也相對受限,國際知名藥廠台灣分部呼應世界血友病日主題,為鼓勵血友病病友們持續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與全台各大醫院血友病中心合作舉辦線上運動 APP 競賽,透過數位APP將血友們聚集在一起。為期28天的線上運動競賽中,共計106人次參加,創造消耗超過40萬卡路里的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細胞/藥物治療是處置許多兒童重症的利器,但在其有效性及副作用之間的平衡,仍是最大難題。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陳律佑副研究員與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陳榮隆醫師將結合基礎研究及臨床醫療,就此關鍵議題展開合作。本計畫獲台灣重症兒童協會資助,期望結合遺傳變異分析,病毒特異性免疫細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