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食道癌判讀 這項創新技術連期別都能辨識

食道癌判讀 這項創新技術連期別都能辨識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食道癌早期不易察覺及檢測效果差,病患等到確診罹癌時,往往已是晚期。中正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王祥辰成功研發「辨識食道內視鏡影像頻譜特徵分析方法」,並計畫結合人工智慧,不只能辨別癌病變,還能明確指出食道癌期數,其準確率高達85%,此外,這項技術所開發出的儀器具有高鑑別度與簡易的人機介面,甚至成本比市面上的高光譜儀器還便宜,目前已取得台灣、美國專利,同時發表於國際期刊《科學報告》。

食道癌組織早期無異 傳統多仰賴肉眼判斷

食道癌的死亡率位居十大癌症的第九位,但表淺(早期)的食道癌變病灶在傳統內視鏡下時常邊界不明,有時甚至無法辨別與食道正常組織的差異性,醫師大多仰賴肉眼和經驗判斷,較難精確判斷早期癌變,導致大多病人被診斷出罹患食道癌時已是晚期,錯失有效治療的最佳時機。

內視鏡檢查就能辨識期數 準確度高達85%

因此王祥辰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吳宜珍醫師團隊合作,根據220張食道癌患者的內視鏡病理影像,再由中正團隊開發一套「辨識食道內視鏡影像頻譜特徵分析方法」,只要透過內視鏡檢查的影像,不需切片,就可精準判斷分辨病人的食道是正常狀態,還是罹患輕度、中度、重度等食道癌期數,準確率高達85%。

超頻譜影像應用廣 成功結合AI準確度近百分百

王祥辰研究超頻譜影像技術長達11年,曾將該技術應用在口腔癌、皮膚癌及黃斑部病變檢測上,同時在二維材料薄膜的檢測上也有不錯的成果。目前也持續提升「辨識食道內視鏡影像頻譜特徵分析方法」的準確度,若成功結合人工智慧,準確度可望達99.9%,不僅協助醫師在檢測過程中能立即比對數據資訊,替病人對症下藥,也能用在醫學系學生做食道癌檢測判斷的訓練上。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0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每到冬天,我的起床意志力為就為 最近天氣是越來越冷,起床是越來越難,從被窩裡爬起來簡直花光了這輩子的勇氣。 而,面對著遲到要扣工資的事實,還是不得不……  這兩天小健在網上看到一姐們兒發明的神奇鬧鐘,如下☟☟☟ 這要是不乖乖起床,可就要被搧耳光了。這姐妹兒對自...

閱讀詳情 »

常常動不動就覺得累,晚上跟假日休息得再久也無法改善嗎?小心,這很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疲勞是非常正常的生理反應,人體在經過腦力激盪、劇烈運動或是情緒波動之後,很自然會出現暫時性的疲勞感。這種疲勞感只要經過適當休息跟調養,通常在短時間內自然而然就會恢復。 如果這樣的不明原因以及非病症引起的疲勞感...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ntdtv 很多人的習慣是起床後便開窗通風,但是你知道嗎?其實何時開窗關乎你的健康。專家稱在城市裡,日出前後與傍晚,是兩個污染高峰,此時不宜開窗,否則影響健康。 記住!再冷也別忘記開窗通風冬季由於寒冷,很多人就一直緊閉門窗,這是非常錯誤的。一個人在正常情況下每小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 天氣漸涼,不少人開始出現筋骨痠痛、落枕等問題,原來是天氣一冷,人們喜歡賴在被窩裡滑手機、平板,長時間維持同樣姿勢不活動,容易造成血液循環不佳,痠痛上身;不僅如此,長時間姿勢不良,不但肩頸僵硬、腰桿挺不直、駝背等問題就一一浮現,常有「老態姿勢」,明明正值壯年,卻因長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