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飯前、飯後吃藥到底是多久? 記得一正確數字再不怕「吃錯藥」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吃藥是件大事,一般人就醫後拿到藥袋卻常常苦惱「飯前吃」、「飯後吃」到底指得是飯前、飯後多久?差在哪裡?食藥署就在食藥闢謠專區專門解答,提醒在不對的時間吃藥,可能會影響藥效,甚至造成身體不適;其中飯前服藥,建議於飯前30分鐘到1小時或飯後2小時以上。

食藥署表示,一般藥品若沒有特別指示,大多都是以飯後服用為主,只有少數藥品是在「飯前」服藥。

飯前服藥,食藥署解答,指的是病人在空腹的情況下服用藥品,避免食物影響藥品吸收,進而影響藥效,建議於飯前30分鐘至1小時或飯後2小時以上,等胃排空後,再服用藥品。建議民眾服藥前應依照藥袋或藥品說明書、仿單的指示,亦可諮詢醫師、藥事人員,以確保在正確的時間內服藥。

台中慈濟醫院藥師謝蕙霞提醒,為了讓藥物發揮最佳效果,無論是飯前或飯後服用藥物,建議都要至少離用餐間隔半小時至1小時,才能讓藥物發揮最大效果。萬一過餐忘記吃藥,想要補吃藥時,則應掌握「時間切半」原則,舉例來說,如果醫囑指示4小時吃一次藥,萬一超過2小時沒吃藥就建議不要補吃,避免兩次的服藥時間太接近,導致藥物在體內濃度過高,增加副作用風險。

另外,藥師臨床觀察,台灣部份病人除了服用西藥之外,也常一起搭配中藥來調理體質,雖然中、西藥物藥性衝突機率較低,但還是建議相隔至少2小時以上才安全。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疫情減少外出「步數大幅減少」 熟齡族只要兩周恐流失肌力、腿部肌肉

離降級還有多遠? 陳時中:10月底前至少再大量接種470萬劑才夠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妥瑞氏症的孩子通常會出現不自主的「抽搐」,如眨眼、搖頭、抖動身體、清喉嚨等症狀,但該如何判斷孩子到底是故意調皮搗蛋,或是身體真的出現病徵呢?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王明鈺醫師表示,臨床上會根據第五版精神醫學診斷手則中的4大依據來進行判斷,若確診為妥瑞氏症者,建議積極接受治療,症狀可望獲得改善。...

閱讀詳情 »

鼻中膈彎曲是很常見的問題,若置之不理不僅影響正常呼吸,更可能衍生鼻炎、咽喉炎等問題!展弘診所院長曾梓展醫師表示,鼻中膈彎曲患者常見的症狀包括鼻塞、易流鼻血、甚至容易頭痛等,若感到呼吸不順者,建議可積極就診檢查,以改善不適症狀。  輕微的鼻中膈彎曲可能不會出現任何症狀,但彎曲情況嚴重者則可能出現以下症...

閱讀詳情 »

大腸直腸癌已連續8年穩坐國人「10大癌症」排行榜,每年新增患者超過一萬名以上,平均每34.7分鐘就誕生一名腸癌患者。而衛福部資料亦顯示,國人惡性腫瘤死因中,腸癌高居第三,可見大腸直腸癌所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特別舉辦「希望腸在」徵文比賽,期透過病友或家屬自身經歷過的事實,藉由文字的力...

閱讀詳情 »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俗話說,肝臟是人體最沉默的器官,每天辛勤的工作,即使累了也不會發出警訊,等到開始有症狀時,往往已是不可收拾的局面。只要有健康的肝臟,生活上也會過得比較舒心,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蘇文邦,來告訴大家如何正確養肝吧!   日以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