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飯後肚子劇痛竟是大腸癌

 

飯後肚子劇痛竟是大腸癌(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燒烤、火鍋、鹽酥雞,台灣飲食多元化,吃到飽餐廳林立,雖能夠一飽民眾的口福,但也直接的讓我國大腸直腸癌病患不斷增加,根據國健署的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每年新增病例續創歷史新高,加上民眾尚未有健檢保健康的觀念,使得病患發現大腸直腸癌時,病程25%以上已是末期。

她大腸癌末期 轉移肝臟

就有一名四十八歲的張姓婦女,平日工作忙碌、壓力大,三年前某天飯後腹部突然劇烈疼痛,原以為吃壞肚子,到院檢查後竟發現直腸癌合併肝臟多顆轉移腫瘤,確診為晚期大腸癌,而一時無法接受的她,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輝明醫師表示,導致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高的原因可能有,國人飲食習慣西化、生活作息不正常等,且由於大腸直腸癌患者在確診時25%是晚期,第四期患者平均5年存活率僅有1成1,所以現今對於轉移性大腸癌的治療選擇十分值得國人關注。

標靶藥癌症治療新趨勢

目前大腸直腸癌治療方式多元,早期的患者以手術切除為主,但針對晚期大腸直腸癌患者,標靶藥物搭配化療已是治療趨勢。王輝明理事長解釋,在現行轉移性大腸癌的治療方式中,僅第一、三線有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可搭配化療使用,第二線只有化療把關,就像是一場少了二壘手的棒球比賽,容易讓癌症越過防線。

張婦歷經第一線標靶藥物搭配化療後,雖病情受到控制,不久後卻復發,所幸在老公的鼓勵下,張小姐鼓起勇氣接受後續的治療,但效果仍有限,張小姐經醫師評估,改使用大腸直腸癌二線標靶藥搭配化療,目前病情控制良好。

王輝明醫師表示,不同於現行健保給付第一線抗血管新生標靶藥,大腸直腸癌二線標靶藥物可對抗3種血管新生因子,可更有效抑制血管新生,進而抑制腫瘤生長。

臨床研究發現,相較於單用化學治療,使用新一代標靶藥物搭配化療於轉移性腸癌患者第二線治療,有近三成患者的存活期可以延長達2年,而疾病在沒有惡化情況下的存活時間(無疾病惡化存活期),也可以延長2.5個月,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治療的新趨勢,但目前患者須自費選用。

目前服用第二線標靶藥物的張婦,回想起過去治療的經驗指出,尚未服用第二線標靶藥物,靠著第一線化療與標靶藥物的配合,雖病情曾受到控制,但沒多久後就復發,甚至臉上還長滿膿瘡,醫師都認不得她,讓她一度想輕生,所幸服用第二線標靶藥後,情況大為好轉,目前還打算到日本探望親友,她也鼓勵其他病友不要害怕!治療的辛苦與副作用都是短暫的,一定要堅持下去,相信自己能挺過癌症!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貧血是常見的症頭,但並非單一的疾病,往往由於各種原因及疾病引起。 一位40多歲的民眾,連續幾年健檢都顯示貧血,但因工作繁忙,沒有進一步檢查,直到最近因為開始感到頭暈、容易疲勞、食慾下降才到醫院複檢,結果檢查出來已是胃癌末期合併肝臟轉移。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血液科林明...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65歲的陳婆婆長期糖尿病、高血脂控制不佳,去年開始有視力模糊的狀況,但沒在第一時間就診,直到漸漸看不見,才去附近診所就醫,診所醫生經了解狀況後,告知病患趕快去大醫院就醫,否則將會失明;經過彰基體系眼科部陳珊霓醫師檢查,診斷是糖尿病引起黃斑部水腫,不治療恐怕會失明,...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在醫院的急診或者外科門診內,經常會聽到頭部受創的病人或者家屬焦急的詢問醫師「會不會腦震盪、會有後遺症嗎?」、「怎麼還不趕快安排電腦斷層的檢查?」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神經外科陳斯逸表示,腦震盪的症狀有頭痛、暈眩、噁心嘔吐、暫時性失憶、昏睡,並且強調腦部電腦斷層是無法診...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糞便潛血檢查正常者,仍要留意大腸癌!一位73歲的婆婆,近來自覺左下腹怪怪的,偶有抽痛感,尤其是要大便前最明顯,解完後就會覺得舒服些,一開始覺得是便秘的問題,便自行服藥;但過了三個月,又出現類似的症狀且無改善。就醫做大腸鏡檢查後,確認在乙狀結腸處有一顆惡性腫瘤,施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