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飲水也有大學問,少量多飲更科學

飲水也有大學問,少量多飲更科學


      「水是生命之源」這句話一點不假,我們都知道要多喝水對身體好,但是,你知道嗎?喝水的方式更為重要。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個正確的飲水方式。

每日飲用1.5升的天然礦泉水

飲水也有大學問,少量多飲更科學


      大部分人還在依靠渴不渴來判斷是否需要喝水。而其實當體內水的丟失量為體重的1%時,會感到口渴,身體的機能已受到影響;達2%時,運動和行為受到不良影響,並伴有壓抑感和食慾降低;達到4 %到8%時,會出現皮膚乾燥、聲音嘶啞、全身軟弱無力等症狀,再嚴重的話就要危及生命了。建議大家每日飲水量至少1200毫升,而由於各地環境和飲水需求的不同,建議每日飲用1.5升的天然礦泉水。

吸管杯喝水很科學
      牛飲,咕咚咕咚一次喝個飽。在研究者眼裡,這種豪爽的喝水方式不科學,一次性大量飲水會加重胃腸負擔。

      有調查顯示,84.6%的人平均每次飲水量要高於200毫升(相當於一次性水杯的兩杯水)。建議的飲水方式是少量多次,把1200毫升的水總量分配在一天中喝,每次200毫升左右。

      比如我們早晨起床後最好空腹喝一杯水,以降低血液黏度,睡前也可以喝一杯,有助於降低因睡眠導致的血液黏稠度增加。上午下午各一杯,平時沒事時也隨手喝一點,吃飯的時候也可以適當喝點水。

      在歐美國家,不管在什麼地方,哪怕在吃飯時,桌子上都會放一個杯子,邊吃飯邊​​喝水,但中國人不大習慣如此。

      可以用吸管杯喝水,一次不會喝太多,一杯的量也不小。

要健康就喝白開水
      儘管大部分人認為飲料“不健康”,卻仍有80%的人喝飲料,且平均每天飲用量達到了270毫升。

      過量喝含糖飲料的危害眾人皆知,能量高,會導致很多的健康問題,還不利於牙齒健康,但現實中貪求口感而喝飲料的人不在少數。

      事實上,白水是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飲品,而白水中又以白開水為最佳。

      從臨床醫學的角度看,白開水容易透過細胞膜進入細胞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加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含量,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抗病能力,是最符合人體需要的飲用水。

歡迎分享資訊,讓身邊的親朋好友親身體會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

 醫藥生技科學共筆》部落格

 Med&Bio talk 醫藥生技科學共筆》粉絲團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妳的生理期正常嗎?每個月都應該要來的月經攸關女性健康;然而,有不少女性對此卻毫不注意,竟然會半年才來一次,都不理不采,直到結婚後想要生子,都生不出來,才去就醫,這才發現卵巢早衰。 女性切莫疏忽月經週期 長庚醫院中醫婦兒科主治醫師高銘偵表示,門診中,有越來越多女性因為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電影「看見台灣」中,清楚可見巍峨的高山美景,登山蔚為風潮,但高山氣候多變難以預料,常常出發時晴空萬里,幾個鐘頭後卻狂風暴雨,伸手不見五指。極端氣候下,間接導致駭人的高山病防不勝防,每年發生多起山難,造成人員死亡與家庭破碎。設置在山屋中的攜帶型加壓袋(PAC),對於急性高...

閱讀詳情 »

養生原則:秋冬養陰、養腎防寒。 注意鍛煉:多散步、慢跑等,同時應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飲食宜忌:合理進補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多吃羊肉、雞肉、甲魚、核桃仁、大棗、龍眼肉、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補脾胃、溫腎陽、健脾化痰、止咳補肺的功效。當然體質偏熱、易上火的人士應注意緩補、...

閱讀詳情 »

印度東部一名25歲男子在左眼感到劇痛、視線模糊及紅眼症兩週後,求醫發現有一條蟲鑽過他的眼球表層,在裡面蠕動,要進行手術移除。     (圖片翻攝自東網專訊) 該名男子到新德里求醫,發現他的右眼視力正常,左眼則是20/160,亦即視力嚴重受損。醫生為他進行手術,把玻璃體內的蟲移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