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飲食壓力致內分泌失調 中醫助你好孕

飲食壓力致內分泌失調 中醫助你好孕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已結婚六年的38歲陳小姐,月經時而規律時而亂經,因有預孕計畫,所以規律的測量基礎體溫,計算排卵期,但肚皮一直沒有傳來好消息,家人的期待與工作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平時上班忙碌飲食不均衡,導致月經的經血量變的很少且顏色較深,或突然來一次量很大的月經,月經的週期常無法預測,基礎體溫也沒有明顯的高低溫出現,至婦產科檢查沒有任何異狀,於是求助中醫,中醫師推測因內分泌失調造成的「無排卵性月經」,經過中藥與針灸半年的努力奮鬥,月經變的規律且於近期生下一個可愛的小寶寶。

雌激素與黃體素影響女性月經週期與運作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一般正常的婦女,月經周期是受到大腦皮質、下視丘、腦下垂體、子宮與卵巢控制,並由女性內分泌系統相互影響。卵巢會周期性地在排卵前分泌雌激素estrogen,而排卵後分泌黃體素progesterone。子宮內膜受到這兩種激素作用,會出現增生期和分泌期的變化,當兩種激素水平下降,子宮內膜失去激素的支援就發生壞死,剝脫出血,即月經來潮。

然而,現代人因生活型態飲食與壓力,導致女性有亂經現象,可能引起無排卵性月經導致不孕,這時月經出血型態可能是天數很短或是很少只有深褐色分泌物的感覺,這種狀況多是沒有排卵而導致濾泡期過長,因此在體內雌激素estrogen持續分泌的狀況下,子宮內膜只有增生變化,因此當雌激素下降到一定水平時,也會造成子宮內膜的脫落,出現少量的月經,少到可能只需要用一片衛生棉或護墊而已,然後因為內膜持續增厚,再過幾個月月經的量又會突然爆大量到止不住的感覺,這通常與身體的黃體素progesterone不足有關係,身體沒有產生足夠的黃體素所以沒有高溫期跟排卵的狀況,所以造成長期不孕的結果,這通常發生在腦下垂體腫瘤、多囊性卵巢、甲狀腺低下、胡亂減重或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女性朋友身上。

中醫觀點 氣血通暢才能穩定內分泌
周宗翰醫師解釋中醫認為排卵屬腎精滋長的基礎,沖任經脈氣血通暢則女性的內分泌才會穩定是排卵的條件。要治療無排卵性月經導致不孕,最重要的就是調氣與調血,在西醫的觀點來看,就是穩定生殖內分泌軸,這是中醫的強項。

依個人體質用藥 平常可多按揉調節內分泌的穴道
除了氣與血的問題之外,身體的水分調節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藉由辯證論治依個人體質不同去使用補氣、理血、化瘀、去痰濕,補腎的中藥可以有助於身體排卵的穩定,有可以改善卵子的品質,而中醫的很多穴道有有助於調節身體的內分泌系統,使用針灸來處理奇經八脈調身體的陰陽,如衝脈有病可取脾經之公孫穴。陽蹻脈有病可取膀胱經之申脈穴等等……所以平時可以多按揉公孫穴、申脈穴、照海穴、足臨泣,後谿穴等。

4大好孕重點提醒
養成好孕體質需從日常生活做起,中醫師提出4大好孕重點提醒:
1.作息正常減少熬夜,照著經絡循行的時間作息是養生的根本,晚上11點前入睡,身體內分泌穩定與中醫的肝膽經息息相關,23:00-01:00是膽經、肝經的運行時間,因此晚上11點前應入睡,內分泌、經期才會跟著正常。
2.一週運動至少3次,以快走、慢跑、有氧體操能提升心肺功能的運動類型效果最好;必須運動到有流汗的程度,一週3~4次,一次30分鐘,再視個人體能慢慢增加,可幫助全身氣血循環更順暢。
3.均衡飲食,不要胡亂吃補,無排卵不代表依定是腎虛,所以千位不要胡亂自行服中藥,也不可以胡亂減重,快速或是節食減重容易導致內分泌混亂,月經失調甚至不排卵,要特別注意適量吃各種食物,均衡飲食
4.心情調適最重要,「調暢情志」,透過肝的疏泄功能,肝調和了情緒。中醫認為情緒健康有賴氣血的和暢,藉著肝的疏泄,氣機便能保持流暢,即可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心情也會舒暢起來,才有健康的生理周期。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17歲少女脖子腫如蛋! 這項手術解決了「甲狀腺結節」不留疤

青少年暴牙沒自信 新式隱形矯正變身帥歐巴

吃水果造成血糖飆超高! 錯誤「健康識能」好傷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05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在營養師眼中,酪梨是1種奇特的水果,在眾多水果中,唯獨它含有脂肪,且口感特殊,又不具有甜味,看似低糖水果,但熱量卻超高,成為不少健身重訓的人最愛的食物,還有網友貼文指出,酪梨可以治療退化性關節炎,但食品藥物管理署澄清,酪梨僅是食物而並非藥品,不具任何療效。 酪梨又稱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多發性骨髓瘤是台灣30-40年來發生率上升最多的造血系統癌症,所幸如蛋白酶體抑制劑等藥物皆有重大發展。林口長庚醫院血液科主治醫師蘇羿囷表示,蛋白酶體抑制劑是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相當重要的藥物,主要透過阻斷癌細胞清除分解代謝產物的能力,藉以達到毒殺骨髓瘤細胞的效果。鼓勵患者治...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李蔚萱/台北報導】現今女性意識抬頭,參加鐵人3項(游泳、長跑、自行車)比賽的女性越來越多。1名23歲的妙齡女子,是熱愛運動的自行車選手,但每當騎自行車時,下體總會一直受到摩擦拉扯,感覺很不舒服,私密處甚至因此屢次破皮發炎,讓她苦不堪言卻又難以啟齒。 收治這名患者的婦產科醫師郭安妮表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