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飲食與減肥的關係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到底什麼樣的飲食組合是減肥者最合適的飲食呢?大家可能都以為科學家已經找到答案了,事實上不同的科學家還有不同的看法。就在最近的一場研討會上面,兩組科學家對於此議題發表了截然不同的研究結果。

其中一組是由史丹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加納教授做的研究,患者被給予[低脂]或是[低糖]但都相同熱量的飲食。一年過後,無論[低脂]或[低糖]飲食,患者減輕的體重差異不大。

另一組由波士頓兒童醫院路德維醫師做的研究,發現[低糖]的飲食比[高糖]飲食對於減重的效果更好。他發現[低糖]飲食可以幫助患者一天多增加200大卡路里的消耗量。

所以,在減肥飲食中,到底是總熱量重要,還是低糖比較重要呢?科學家都沒有定論。但是,在這一片未知的海洋中,我們僅知道下面幾點。

飲食與減肥的關係

人不同,飲食對不同人的效果也不同

有些人適合低醣飲食,有些人適合低脂飲食,有些人適合階段性斷食,有些人適合地中海式飲食,網路上各種不一樣的減肥飲食在不同人身上也會有不同效果。但是大部分研究的結果都類似加納教授的研究結果:在卡路里攝取量一致的前提下,不同飲食組合對減肥的效果差異不大。

但是,有趣的是,即便平均減重的效果一致,還是有少數幾個人減輕的重量特別多,也有少數人甚至增加了體重。

因此,學者建議大家,找到自己最喜歡的減重飲食,然後堅持下去,才是最實用的方法。

我們不知道的是,為何不同人對相同飲食有不同結果

是基因嗎?加納博士也想找出是不是基因影響人,結果找不到。其他科學家也無法找到基因與減重間的關聯。雖然這不表示基因不會影響減重,只是科學家找不到直接的影響,因為中間還有太多可能性,像是減重的動機。有人可能心智上已經準備好要節食,但其他人可能只是半調子,沒幾天後就放棄。

有防止自己不再增加體重的飲食嗎?

沒有人希望自己辛苦減輕的體重又復胖回來。但是身體面對節食的機制就是新陳代謝降低,然後口腹之慾增加。路德維醫師曾經做過研究,希望[低糖飲食]可以讓人維持體重不要增加,不過似乎沒有找到標準答案。路德維醫師便發現澳洲人自1990年代起飲食上開始減少糖類的攝取,偏偏人口的體重還是持續增加。

科學家目前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糖]並非肥胖的唯一罪魁禍首,沒有任何一項單一飲食會導致人肥胖。

為何本世紀的人類一直在增胖?

這也是科學家想知道的問題。即便近幾年來社會對於運動愈來越重視,健身房林立、學校不斷增加學童飲食教育、學校營養午餐也日趨健康。但同時,社會是越來越趨向鼓勵體重增加的。像是大尺寸的衣服越來越容易找到、電視上越來越多零食廣告、24小時開張的餐廳越來越多,而且社會越來越接受過重的人口。

因此,在這兩種完全不同風氣的衝擊下,為何人類的體重還是在增加呢?還是沒有人知道答案。

資料來源:https://www.nytimes.com

相關推薦

當你經常忘東忘西時,腦中可能會閃過「是否該吃銀杏了?」的念頭,吃銀杏對於改善記憶力真的有幫助嗎?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廖嘉音營養師表示,目前研究證實銀杏僅對於改善與年齡老化相關的記憶力損傷有效;然而,對於一般健康的人想要運用銀杏幫助提升記憶力,目前是仍未有實證效果的喔!  銀杏對於提升腦力與記憶...

閱讀詳情 »

癌症連續35年蟬連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平均每11分02秒,就有一人因癌症死亡,死亡時鐘比前一年又快了11秒。癌症,最令人害怕的,很多時候其實不是癌症本身,而是治療副作用所帶來的折磨、對於治療結果的未知,以及擔心癌細胞可能轉移甚至復發的不安。因此,精準醫療被認為會是更無害、更有效的癌症治療方式,為人們戰...

閱讀詳情 »

一聽到開刀,一般人不免會冒出一身冷汗。誰都不想生病,可是,萬一要生病了,而且還需要做個手術,患者到底應該些什麼準備呢?面對醫療糾紛層出不窮,衛福部將大幅修正「手術同意書及麻醉同意書格式」,要求醫師須標註部定專科、揭露專業背景,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帶大家了解手術前你不可不知的事! 手術...

閱讀詳情 »

白血病起因於血液幹細胞造血功能異常,導致白血球異常增生所致。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陳若白醫師表示,白血病會癱瘓血液功能,造成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功能不足而出現貧血、感染、或是易出血的狀況,建議應及早就診,以免延誤診治。  血癌,顧名思義為血液出現癌化的徵兆。當造血幹細胞出現異常時,會開始製造出許多未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