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飲食達到減糖效果 把握三個小撇步

飲食達到減糖效果 把握三個小撇步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養生風氣流行,許多人在飲食上都會選擇減糖,但你知道嗎?其實糖類又分成「醣」以及「糖」兩種;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營養室營養師王玟茵指出,醣類就是指纖維、雙糖、葡萄糖、寡糖等,是所有碳水化合物的總稱;至於糖類則是食品加工生產業者、廚師與消費者添加在食物與飲料的所有單醣和雙醣,或蜂蜜、糖漿與濃縮果汁等,裡頭所存在的天然糖分。

成人游離糖攝取量 不宜超出每日總熱量10%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Guideline: Sugars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建議,游離糖攝取量應低於攝取總熱量10%,並建議各國在經過社會各界討論共識下,將游離糖攝取量降低至攝取總熱量5%,且在國健署發布新版國民飲食指標中,也指出一般成年人,一天1600至1800大卡總熱量來計算,游離糖攝取量應小於10%總熱量,攝取上限為40克至45克糖,且而將游離糖攝取量降低至攝取總熱量5%,為20至23克糖。

學會看懂營養標示 聰明選擇低糖食物

但究竟要如何達到減糖效果呢?其實民眾可以把握三個小撇步,有效達成減糖任務;王玟茵營養師表示,首先應多喝白開水,民眾可利用檸檬汁做成冰塊,或使用茶葉搭配白開水製作成冷泡茶,以無糖茶方式取代含糖飲料,其次,則應學會看懂營養標示,像市售的包裝食品,在營養標示中的「糖」,就代表產品本身糖量及額外添加糖的總量,這時民眾可依據包裝含幾份去乘以總攝取份數,來聰明選購低糖食物。

糖分攝取過多 小心三高找上門

最後,則是避開隱藏高糖食物,像是市面上許多優酪乳、蔓越莓等果汁,會添加大量的糖來增加口感,這時應盡量選擇無糖飲料或參考營養標示來避開隱藏的高糖食物;王玟茵營養師提醒,過量攝取糖,不但會增加蛀牙、肥胖及代謝症候群風險,也會提高罹患三高的機率,尤其當食品中糖量增加,熱量提高,相對也會稀釋其他必需營養素的含量,因此平時把握減糖撇步,才能真正守護自我健康。

【延伸閱讀】經血有如燒仙草 竟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86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小朋友引頸期盼的寒假到來,但連續假期後,孩子「失控」的度數卻讓家長頭痛不已,由於近視是不可逆的疾病,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呼籲,家長寒假期間應多幫孩子安排戶外活動,別讓孩子沉浸在3C螢幕產品或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導致近視或讓度數惡化,以避免成為高度近視或發生眼睛病變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有位罹患憂鬱症的年輕女性,雖曾嘗試過多種抗憂鬱劑的治療,但仍無法改善負面想法和自殺意念,甚至嚴重到無法到學校上課。經臨床醫師建議後,病人在接受10次的「重複性透顱磁刺激術」治療,明顯減少負面想法,且自殺意念也消除,更沒有出現任何副作用。病人在治療後也順利恢復過往的學校...

閱讀詳情 »

◆飯後「吃優格」,比空腹吃有效! 空腹時吃下優格,乳酸菌容易被胃酸吞噬,無法順利抵達腸道,發揮作用。那麼,如果想幫助消化,促進排便順暢,什麼時候吃優格的效果最好呢? 乳製品廠商針對有便秘問題的女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三餐飯後各吃一次優格,持續3~4週後,平均排便次數約可增加1.5~1.8倍。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寒冬冷風陣陣襲來,陰雨綿綿,驟降的低溫與早晚溫差容易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增加心肌梗塞的發生機率。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針對有冠狀動脈疾病(冠心病)、心絞痛及三高等疾病或上述疾病相關家族病史、吸菸和肥胖者等高風險族群,整理四大護心關鍵招式,避開心臟病發病風險。勿輕忽胸痛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