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養生以脾胃為先 中醫:依體質選擇食物屬性

  近年來人口逐漸老化,養生保健成為全民運動,中醫師指出,想要活得健康長壽,養生應以脾胃為先,「內傷脾胃,百病由生」,避免暴飲暴食,少吃生冷、烤炸、煙燻及辛辣刺激等食物。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中醫科醫師李敏指出, 「胃病三分治,七分養」,至於如何做到脾胃養生?除了飲食應適度適時,避免暴飲暴食或飢飽無度;宜選擇清淡、少刺激性、易消化的新鮮食物,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辛辣、燒烤及生冷等食物。

  此外,進食時應心情放鬆,細嚼慢嚥,慢性胃病或胃下垂患者在進餐前後不宜大量喝水,進食中也不宜喝過多湯品,依照個人體質來選擇食物,例如,寒性體質就少吃冰生冷寒涼性食物,多吃平性、溫性、熱性食物。

  常見的寒性食物包括,小米、蛤蜊、蟹、田螺、茭白筍、竹筍、蓮藕、海帶、紫菜、苦瓜、洋菜、荸薺、西瓜、楊桃、香蕉、香瓜、柚子、草莓等;溫性食物則有糯米、高粱、花生油、羊肉、蝦、生薑、大蒜、蔥、洋蔥、芥菜、南瓜、栗子、香菜、荔枝、桃子、龍眼、蕃石榴、櫻桃、金棗等;熱性食物包括,辣椒、芥茉、花椒、胡椒、龍眼乾、榴連、肉桂、乾薑等。

  至於平性食物為玉米、大豆、黑豆、菜子油、大豆油、豬肉、牛肉、雞肉、甘藍菜、甘薯、馬鈴薯、芋頭、胡蘿蔔、黑木耳、橄欖、檸檬、李子、蘋果、木瓜、葡萄。李敏強調,只要吃對食物,就等於奠定了脾胃養生基礎,平日保持心情愉快,適當舒解壓力與負面情緒,維持消化系統健康,輔以生活規律,充足休息與睡眠,加上適當運動鍛練就能健康長壽。

  李敏補充,針對脾虛有溼的人,容易腹脹食少、大便偏軟,身體沉重,甚至有四肢浮腫,婦女白帶較多等症狀,平日可以四神粥來調理保養,藥材包括:山藥、蓮子、芡實、茯苓、薏苡仁。其中,山藥可益氣養陰、補脾肺腎;蓮子補脾止瀉、益腎固精;芡實益腎固精、健脾止瀉;茯苓則可利水滲溼、健脾安神;薏苡仁可利水滲溼、健脾。建議依體質酌量,洗淨與白米熬成粥即可食用。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醫院病人要用血,還要等待…本土病例大爆發,台灣血庫也面臨20年來最大血荒!台灣血液基金會今(21)日發出緊急訊息,在全國提升三級警戒之後,血液庫存量也直線下滑,短短5天內就短少了1萬5千袋,台灣血液基金會直喊這是20年來沒有遇過的慘況,「比SARS、更比去年疫情剛開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搶疫苗,獲得美國衛生部長支持!在美國新任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部長貝西拉(Xavier Becerra)推特發文之後,衛福部證實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今(21)日透過視訊與其舉行雙邊會議,貝西拉在會議中表示美國珍視與台灣的友誼,也肯定台美年來共同抗疫的夥伴關係,並強調美國將支...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國三級警戒後,不少地方首長為了展現鐵腕,紛公開表態不戴口罩沒有勸導期、抓到就開罰,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21)日表示,今早全國防疫會議已有共識,中央、地方防疫措施一定是依照傳染病防治法跟特別條例「還是先勸導再開罰」,大家共同一致性的推動防疫措施...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韓羽婕 陳儀潔 王聿瀠/台北報導 全國齊升三級警戒,針對「開車不戴口罩」要不要罰,卻出現各縣市標準不一致的一國多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上午在全國防疫會議上拍板定調,若2個人以上同車應配戴口罩;如果是一個人獨自開車免罰,可以不戴口罩。 這兩天網路瘋傳「開車不戴口罩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