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養胃也要分清體質,不同的人要採用不同的養胃方法

養胃也要分清體質,不同的人要採用不同的養胃方法

胃是腹腔中容納食物的器官。其外形屈曲,上連食道,下通小腸。胃以通降為順,與脾相表裡,脾胃常合稱為後天之本。胃與脾同居中土,但胃為燥土屬陽,脾為濕土屬陰。養胃也要分清體質,你該這樣養胃才正確。下面為大家介紹不同體質食療護胃法。

  脾虛患者

養胃也要分清體質,不同的人要採用不同的養胃方法

  脾虛的人常常表現為食少腹脹、食慾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這類朋友進補前不妨適度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療效更佳。

  胃火旺盛者

  平素嗜食辛辣、油膩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熱生火,積熱於腸胃,表現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這類朋友進補前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適度多攝入些苦瓜、黃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胃寒者

  很多人的胃疼與“寒涼”刺激有關,如受涼或吃大量生冷食物等;或者平時就怕冷、冬季四肢冰涼、胃口不好等。發作時喜溫喜暖,有時伴脘腹脹滿、舌苔白、口中泛清水等症。這種情況一般屬於寒邪犯胃,調理重在溫胃散寒,生活中要注意溫補暖胃,少吃生冷食物等。如果平時喜食辛辣、油膩食物,經常口乾、口苦、大便乾燥,泛酸水時有灼熱感,則多屬胃熱疼痛,重在清除胃腸濕熱,日常飲食盡量清淡,少吃羊肉等熱性食物和滋補類藥物。

養胃也要分清體質,不同的人要採用不同的養胃方法

 

 胃弱體虛者

  一般來說,老胃病患者、體質較虛弱者,或老年人的胃疼多屬於虛證。常以胃部隱痛為主,反复遷延,喜溫喜按, 進食後有所緩解,有時伴體倦乏力、大便溏薄等症狀。調理關鍵在於溫中健脾,生活中要注意局部保暖,堅持少食多餐、充分咀嚼等原則。胃疼伴腹部脹滿、脾氣暴躁,大便乾燥或排便黏滯不暢,疼痛部位相對固定,按壓或進食後加劇者多為實證。調理上要清熱瀉胃,及時的用用奘靈水蘇糖也是非常必要的,還要注意疏通氣機,平常保持心情舒暢,規律生活作息等。

  老年人及兒童

 由於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滯宿食,表現為食慾不振或食後腹脹。因此,在進補前應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適量吃點山楂、白蘿蔔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症狀嚴重者儘早看醫生。除了陽虛體質者外,不要過多食用溫熱的食物或藥物,如羊肉、人參、鹿茸、肉桂、附片等,否則極易加重秋燥。還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每天服用奘靈水蘇糖,奘靈水蘇糖能靶向性的調節腸胃菌群平衡,重組良性微生態環境,防抗胃病重現。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鳳凰颱風挾帶豐沛雨量襲台,造成各縣市部分地區道路積水。疾病管制署提醒民眾,務必加強環境整頓,清除戶內外積水容器,清理家園時應作好個人防護,注意飲食衛生,並做好「清除、清潔、消毒」防疫三步驟。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指出,目前正值登革熱流行季節,雖然本土登革熱疫情集中於高雄地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許多上班族工作忙碌、壓力大,時常趕著上班沒吃早餐,工作一忙,中餐到了下午2、3時才吃,下班帶著疲倦的身體回家沒食慾,晚餐也就隨便吃。醫師指出,生活壓力大、三餐飲食不規律,容易引起腸胃道問題,包括腹脹、腹痛,甚至出現便秘。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指出,門診常有許多年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有些人可以了解他人說話,但表達能力卻受損;也有些人不能了解別人談話,但可以說話;還有一部分是表達及了解語言的能力皆受損,主要傷在大腦優勢半球的整個區域。以上都稱為失語症。耕莘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佩岑指出,失語症不分年齡、不分性別,只要腦部受損會病變,都有可能產生,導致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運動的好處很多,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從事適當的運動可以降低血壓,有助於血壓維持在正常範圍;不過,醫師提醒,健身、重量訓練等不適合患者,過度從事恐導致心臟負荷加重,造成血壓上升,建議從事緩和性質的有氧運動為主。要降低高血壓,除了透過規律服藥、飲食控制外,加上從事適當、適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