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餵母乳與蛀牙無關 反而可減少咬合不正

餵母乳與蛀牙無關 反而可減少咬合不正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我們都知道哺餵母乳,除了可以讓寶寶更健康外,也是媽媽帶給寶寶的第一個禮物,但仍有家長擔心母乳含有乳糖且吃得頻繁,可能容易導致寶寶蛀牙。對此衛生福利部國健署表示,根據醫學文獻研究結果發現,長期哺餵母乳和蛀牙無關。

長期的哺餵母乳不會造成蛀牙,因為直接吃母乳時,寶寶會將乳房吸的長長的,奶水直接進到口腔後面,較少接觸牙齒,甚至哺餵母乳還可以減少咬合不正、顏面肌肉發展不全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危險性。

落實防蛀措施 降低寶寶蛀牙發生率

然而,哺餵母乳並不能保證寶寶不會蛀牙,因為還有很多其他危險因子存在,因此,基隆市衛生局建議家長,應落實5大防蛀措施,如此一來,才能真正預防蛀牙發生率:

1)養成清潔寶寶口腔的習慣,可用乾淨的軟布清潔寶寶的牙齦及口腔,直到長第1顆牙,就能用軟的牙刷幫他清潔。
2)不要讓寶寶養成吸奶瓶睡覺的習慣。
3)安撫奶嘴也不要塗糖水或其他含糖食物。
4)建議長出第1顆牙至1歲之間,就應第1次看牙醫。
5)大人也要注意自己本身的口腔及牙齒清潔,以避免將口腔中的蛀牙菌,傳染給寶寶。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醫學中心急診室常是人滿為患,就醫者身體不適、病痛分秒難挨,最怕在擁擠的急診苦候住院待床,等了兩天兩夜,還是無法順利入住。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推動就醫分級新觀念,輕、中症轉診、住院不必再等到天荒地老。 大醫院常見急診雍塞 臺大醫院更是嚴重 臺北市衛生局表示,醫學中心急診...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小孩有扁平足,需不需要治療呢?其實兒童扁平足的成因很多,最常見為原發性,除此之外,也可能和神經肌肉系統疾病、副舟狀骨、跗骨聯合等疾病相關。扁平足臨床表徵為內側足弓消失、足跟外翻與前足外展。 兒童扁平足若沒有變穩定 需考慮手術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骨科醫師陳...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病人需要進行生活型態的調整,選擇健康的飲食型態很重要,尤其醣類的攝取來源,應盡可能為全穀類、蔬菜、水果等高纖維食物。無論是糖尿病病人或是一般民眾,均建議每日應達3份蔬菜、2份水果的攝取量。  天天5蔬果 300克蔬菜加2顆棒球大水果 根...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忘了自己走過的路、說過的話,是失智症病人常見症狀。71歲的劉奶奶4、5年前就有反常行為,直到有次忘記如何搭客運回家,才驚覺就醫,在68歲確診為阿茲海默症。 失智症初期健忘 易被當作一般老化 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競雄表示,宜蘭還有很多像劉奶奶未被發現的失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