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餿水油到底毒不毒?|台灣好食材

餿水油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程度到底如何?真令人感到一頭霧水。許多專家都說有毒,但偏偏人民所仰賴把關的衛福部卻只抓到強冠公司原料油僅有酸價偏高的問題,其他皆屬合格,引起輿論譁然。清華大學化學系凌永健教授直指,分明是衛福部的檢測項目錯誤,應該針對油溶性毒物進一步檢測才是!

餿水油到底毒不毒?|台灣好食材

就算是廢棄的回鍋油,也有戴奧辛、多氯聯苯等有毒物質。


精煉可騙過既定目標檢測
凌永健說明,餿水油透過洗滌、脫酸、脫色、脫臭等精煉過程,雖然可除掉其中有害的極性化合物,不過仍難以除掉有害的油溶性物質。而食藥署所檢測的酸價,所代表的物質就偏向油溶性。

凌永健說,衛福部訂定的檢測項目,只能針對正常新鮮的食用油,而不能針對精煉過的餿水油。因為業者藉助油水分離處理回收油時,水溶性物質會跑到水層,以致於之後檢測油層時未驗出超標,但不少的油性毒素仍藏在餿水油裡,如戴奧辛、多氯聯苯、多環芳香烴、丙烯醯胺等。

凌永健:應採「網魚」檢測法

消基會也質疑,強冠的網頁公布了自送油品的檢驗報告(委託SGS公司檢測),裡面有多款油品都檢出重金屬等物質,但為何衛福部只抓到酸價偏高?且從三聚氰胺、塑化劑、毒澱粉的食安事件,早已證實不能單靠食藥署公告的檢驗項目判定安全性,更嚴格的說法是,衛福部的「檢驗報告」早已是業者脫罪的利器。

凌永健認為,衛福部訂定的檢測項目反而成為業者努力「通過」標準的目標,顯示這樣的檢驗法不足以因應日新月異的摻偽和造假手段,無法監測表列目標物之外的違法添加物。

他建議採用「網魚」(非目標物)的檢驗法,亦即同時檢驗多種化學物質,提供證物的化學指紋圖(身分證),讓黑心食品無所遁形。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西堤用餐客人又多染疫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晚間公布,又檢出一例陽性個案(暫未編號,Ct值22.0),為北部本國籍10多歲女童,曾於1月9日與案17983及媽媽一起至西堤中壢中山店用餐。 指揮中心指出,該名女童於1月16日已匡列為接觸者,到集中檢疫所居隔,1...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參考資料來源/美國食品安全網(FoodSafety.gov) 有些食物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也就是吃進體內後可能引起疾病。所以正確加工方式、食物保存就變得相當重要。如何運用烹調技巧保持食品安全並防止食物中毒,我們一起來了解常見食物種類要如何注意吧!...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李文成 王聿瀠/台北報導 桃機風險越來越高了嗎?在又爆出機場負責協助唾液採檢的防疫人員及防疫計程車司機確診之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8)日下午宣布,擴大原本只針對長程航班的「落地採檢」措施,將選擇風險比較高的班機,增加「落地採檢」的比...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李文成 王聿瀠/台北報導 Omicron高傳染力之下,本土疫情再起,台北市喊出要推行「疫苗通行證」好方便控制疫情,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也說,只要中央點頭,可以率先在台北市的公有場館試辦。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8)日下午表示,中央預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