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首起實驗室失誤新冠檢驗搞烏龍 第530例取消陽性通報

首起實驗室失誤新冠檢驗搞烏龍 第530例取消陽性通報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誤會一場!第530例因檢驗失誤取消確診。10月1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第536例個案時語意不詳解釋,因調查第530例個案時意外發現,當時輿論一片嘩然,指揮中心僅說請大家暫待調查。今(28)日指揮中心終於發布結果,確認2名病患檢體錯置,導致第530例檢驗報告出錯,遭到誤判成陽性確診。


江蘇台商回國機場確診 入境強烈陽性瞬轉陰起疑


第530例發布確診時爭議非常大,第1次採檢時呈現陽性,病毒訊號非常強,但短時間內2次採檢都呈現陰性,不像疾病中後期陰陽互轉,中國大陸對於我方檢驗相當懷疑,同時我方也認為可能有疑義,因此展開調查,發現同日在機場入境的第536例,第1次採檢陰性,接續2次採檢則呈現陽性。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第530例第1次深喉唾液檢驗時,病毒訊號非常強,但隔日採檢馬上呈現陰性,再次上呼吸道檢體也是陰性,病況相當罕見,因此10月15日衛福部疾管署啟動檢體送驗與檢驗流程調查專案。


疾管署調查與第530例在10月11日同日入境所有採檢個案,與同日指定機構實驗室檢驗所有個案,共計有30名,當中只有1名陽性確診,也就是第536例,10月16日第2次採檢結果也呈陽性。


發現第536例立即DNA檢測 確認實驗室錯置檢體


陳時中持續說明,當發現第536例之後,立即針對殘餘檢體進行人體核酸(DNA)鑑定,確認第530例第1次檢驗檢體屬於第536例,不是自己的檢體,判定檢體在人工處理過程中,包含運送、貼標、稀釋等某個過程中,發生錯誤導致錯置,但哪個環節出錯,目前已經難以釐清。


陳時中持續說,經檢討流程,COVID-19檢驗網將建置進一步防錯機制:鼓勵檢驗機構增加實驗室人力,強化實驗步驟中檢體比對,並積極引入自動化程度高之核酸檢驗機型,以減少人工手寫標號、轉管步驟。


江蘇台商可領隔離補助 指揮中心已通知中國大陸


因確定第530例沒有感染,指揮中心將個案從確診病例移除,已經通知中國大陸與世界衛生組織IHR窗口,陳時中也說,也已經告知個案沒有感染訊息,但個案從境外回台,本來就有隔離14天義務,相關隔離補償仍然可以領取,此外實驗室也會同時重新檢視工作負荷,除加強自動化作業外,如果工作量過大,也希望聘新人。


指揮中心強調,截至目前COVID-19檢驗網累計檢驗10萬多例檢驗,是我國新冠肺炎重要防疫工作環節,指揮中心感謝醫檢師與實驗室人員辛苦付出,也將以此次經驗虛心檢討,持續完善並精進檢驗流程。


更多NOW健康報導
▸胃食道逆流不只引來火燒心 也可能伴隨耳鳴發生
▸失智症及早介入穩住病況延緩惡化 預防從40歲就要開始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6歲吳小姐近一個月來右手大拇指以及中指掌指關節腫痛,屈伸時總有聲響以及阻滯感,遂求診中醫,經醫師診斷為手指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俗稱扳機指,剛開始進行三次針灸治療,但效果不明顯,在醫師的建議下,吳小姐接受針刀治療,治療後腫痛症狀明顯改善且已痊癒,並順利回復正常的生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推動健康促進與綠色醫院成績斐然的大林慈濟醫院,五年前開始協助新加坡邱德拔醫院(Khoo Teck Puat Hospital)推動相關議題後,日前續簽五年合作備忘錄(MOU),將在社區醫療、全人照顧、長照、臨終關懷與素食營養攜手合作。醫院頂樓種蔬果 體驗都市農夫隸屬於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名五十三歲的徐女士診斷罹患胰臟癌合併肝臟轉移,五月確診,八月就決定不再接受治癒性治療,轉入臺中慈濟醫院心蓮病房。讓永別沒有遺憾,九月上旬規劃「收藏麵包的記憶」圓夢計畫,與徐女士一家人共同見證女兒小佩,獨當一面麵包手藝,濃濃麵包味與家人的愛濃郁整個病房,溫馨告別為彼此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這幾天晚上真的開始感受到秋意濃了,每次一到秋天,皮膚又會開始冒出各種問題,這裡紅腫那裡發癢,每次都搞不清到底是濕疹、異位性皮膚炎、還是汗皰疹?中醫何昱樺醫師表示,很多人經常分不清這些皮膚疾病,其實不管是汗皰疹、異位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富貴手或脂漏性皮膚炎,這些都統稱為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