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骨折千萬別動?醫:術後隔天起復健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骨折千萬別動?醫:術後隔天起復健佳

當打籃球碰撞、衝擊性運動傷害(例如滑雪)、騎機車或騎腳踏車時摔車等意外事故,皆可能導致骨折。現仍有民眾認為骨折手術後應好好休養,能不動就別動。但醫師表示,其實術後復健相當重要,能夠減少疼痛時間,也能避免沾黏的機率,加速康復。

脛骨骨折可能連帶周邊軟組織受傷

以運動員或車禍意外事故可能導致的脛骨骨折為例,衛福部南投醫院復健科周建文主任表示,脛骨平台位於脛骨最上緣,屬於膝關節下半部,與其相連結的是股骨內外髁。

由於脛骨是下肢承重的重要角色,發生骨折時,除了骨頭本身,週邊的軟組織(韌帶、軟骨等)皆可能受傷,嚴重甚至需要手術治療,且術後恢復期長,至少需要3至6個月的復原期,此時耐心與有毅力的復健相當重要。

周建文主任表示,無位移骨折者,通常只要打石膏或穿戴功能型護具,再搭配物理治療即可;但位移型骨折則需要手術治療,術後通常會腫脹和疼痛、膝蓋僵硬、關節能動的範圍很小、肌力明顯下降、動作控制也變弱。

最理想的狀態是術後隔天開始物理治療

通常手術後8週內手術該側膝蓋是完全不能承受重量的。關於手術後的物理治療介入時間點,衛福部南投醫院物理治療師蘇煜華表示,最理想的狀態是手術隔天即可開始進行物理治療,出院後持續每週2到3次的治療,並且在家確實執行復健訓練。

蘇煜華物理師針對術後2至6週,也就是恢復期的第一階段,建議接受每週3次物理治療,目標放在降低水腫與疼痛、增加關節活動度、增加肌肉控制能力。這時期運動治療可進行:主動與被動彎曲運動(膝關節伸直和彎曲90度)至少讓膝蓋彎曲90度、直膝抬腿運動、腳踝幫浦運動、髕骨股骨關節運動、下肢伸展運動、以及健側的髖部肌力訓練等等。

這個時期要注意不能承受重量,建議使用腋下拐幫助行動。需觀察有無膝外翻或內翻。提醒患者術後需要長時間的物理治療,並且擁有正確的復健觀念,定期返診追蹤,才能夠恢復膝關節的正常功能。

 

【原文章請見:骨折千萬別動?醫:術後隔天起復健佳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李先生2年前與朋友聚餐,小酌後發現肚子不舒服、容易飽脹,原以為是年紀大、腸胃蠕動較慢所造成的消化不良,過去都沒有照過胃鏡的他,至腸胃科門診接受胃鏡檢查後,發現竟然已罹患第3期胃癌。 上腹疼痛、胃灼熱 誤當消化不良 根據WHO癌症報告顯示,全球胃癌死亡人數排名第3,僅...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24日凌晨屏東縣發生一起27歲兒子弒父的人倫悲劇,據瞭解,犯下殺人案的孩子因長期隱忍父親對母親家暴辱罵,前天晚間深夜難以忍受父親再度辱罵,挺身維護母親反遭拳腳相向後,失手將父親刺死。 傳統道德的束縛 委曲求全 這樣的悲劇近年時有所聞,3年前彰化縣一位大學生因自小目睹...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無法提重物、爬樓梯好累、連坐著都在喘,你很有可能罹患肺高壓,馬偕紀念醫院肺高壓介入醫學醫師吳懿哲表示,大約7成患者轉診時已經是非常嚴重的狀況,生活需家人隨時照料,且病人情緒普遍不佳,治療意願低落,十分消極。 容易喘、疲倦 39.2%找不出病因 罹患這種症狀的民眾會出...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家住四樓的50歲吳女士,過去身體硬朗,3年前爬樓梯開始容易喘,到市場買菜提東西也覺得快喘不過氣來,後來從1樓到2樓都成問題,久而久之變得不想出門,經診斷為肺高壓(PH)中的慢性栓塞性肺高壓(CTEPH),接受手術後,易喘的問題解決仍有限,目前病情穩定,成功擺脫呼吸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