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骨質疏鬆難發現 定期檢查是關鍵

骨質疏鬆難發現 定期檢查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一名66歲洪姓婦人,雖無特殊疾病,但近日接受成人檢查時,被醫師評估有駝背狀態,經骨質密度檢查,發現腰椎T分數為-3.0、髖關節T分數為-3.3,確定達到骨質疏鬆症標準,且脊椎X光檢查,也發現胸椎第11節和腰椎第2節有壓迫性骨折,確診為嚴重骨質疏鬆症;她後續接受骨鬆性骨折聯合收案照護,透過骨鬆個管師給予營養衛教,且每季定期以電話或現場諮詢等追蹤活動狀況,目前患者規律回門診追蹤。

嚴重骨質疏鬆 恐影響活動功能

根據醫師問診得知,這名洪小姐身高較年輕時減少超過3公分,並偶爾做家事就會腰痠背痛,且母親有髖關節骨折病史;衛福部臺南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英貞指出,骨質疏鬆症的發展較不容易發現,臨床上,許多患者直到跌倒造成嚴重的骨折後,才發現自己有骨質疏鬆症,包括手腕骨、脊椎體骨折等,都可能會使患者活動功能下降。

對骨質疏鬆認知不足 恐使疾病發生率提高

陳英貞醫師進一步說明,若發生髖部骨折,不但會使患者長期臥床,提高死亡率,也耗費照護的社會資源,因此要有效預防骨質疏鬆,就得定期接受檢查,但根據2006至2007年健保署資料,髖關節骨折後的病人,僅27%的患者確知曾做骨密檢測、34.3%接受骨鬆藥物治療,顯示多數民眾對於骨質疏鬆的認知仍嫌不足。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避免受骨質疏鬆困擾

為了鼓勵民眾早期診斷且積極治療,衛福部臺南醫院於去年設立健康教育中心,不僅將骨質疏鬆症衛生教育指導納入個案管理範圍,也提供專業個管師隨時可諮詢衛教,並定期辦理骨質密度篩檢活動;陳英貞醫師呼籲,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估計,國內約三分之一婦女在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體、髖部或腕部的骨折;男性則有五分之一風險,目前骨質疏鬆症診斷已有完整儀器檢查標準,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能避免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9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健康飲食當道,富含營養的紫米、黑米等五穀雜糧廣受民眾喜愛,但有人發現,買回家的紫米以清水沖泡後,洗米水呈現紫紅色至深色,懷疑是否買到人工染色的產品。紫米、黑米富含花青素 清洗時易出現深淺不一顏色食藥署說明,紫米、黑米、黑芝麻是富含花青素的食物,因花青素是水溶性色素,清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53歲陳姓男子,右腰痛了三天,因出現發燒症狀進而就醫,檢查後發現患者的闌尾發炎,但因為拖太久而破裂化膿,使得右下腹出現大範圍的膿瘍(假性腫瘤),醫師利用電腦斷層定位,緊急對膿瘍進行引流,症狀立即獲得改善。急性闌尾炎病程快 未及時就醫恐引敗血症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大腸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台灣國際醫療一直在全球頗具盛名,但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國之間的醫療援助也面臨挑戰,台灣於3/19實施邊境管制措施,但相較於其他國家疫情相對穩定,仍有餘裕提供海外患者一線生機。台北榮總今年5月即收到一名38歲美籍女性的求助,需要進行骨髓移植,在外交部、AIT、衛福...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境外移入新增3例,國際新冠病例累計突破3千萬!今(1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佈,新增3名境外移入個案,分別由菲律賓、緬甸、日本入境,都已在醫院隔離治療,昨(18)日全球新增個案高達31.5萬,可能是疫情暴發以來最高1天,累積病例約3千萬人。 20多歲菲律賓男入境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