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骨質疏鬆難發現 定期檢查是關鍵

骨質疏鬆難發現 定期檢查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一名66歲洪姓婦人,雖無特殊疾病,但近日接受成人檢查時,被醫師評估有駝背狀態,經骨質密度檢查,發現腰椎T分數為-3.0、髖關節T分數為-3.3,確定達到骨質疏鬆症標準,且脊椎X光檢查,也發現胸椎第11節和腰椎第2節有壓迫性骨折,確診為嚴重骨質疏鬆症;她後續接受骨鬆性骨折聯合收案照護,透過骨鬆個管師給予營養衛教,且每季定期以電話或現場諮詢等追蹤活動狀況,目前患者規律回門診追蹤。

嚴重骨質疏鬆 恐影響活動功能

根據醫師問診得知,這名洪小姐身高較年輕時減少超過3公分,並偶爾做家事就會腰痠背痛,且母親有髖關節骨折病史;衛福部臺南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英貞指出,骨質疏鬆症的發展較不容易發現,臨床上,許多患者直到跌倒造成嚴重的骨折後,才發現自己有骨質疏鬆症,包括手腕骨、脊椎體骨折等,都可能會使患者活動功能下降。

對骨質疏鬆認知不足 恐使疾病發生率提高

陳英貞醫師進一步說明,若發生髖部骨折,不但會使患者長期臥床,提高死亡率,也耗費照護的社會資源,因此要有效預防骨質疏鬆,就得定期接受檢查,但根據2006至2007年健保署資料,髖關節骨折後的病人,僅27%的患者確知曾做骨密檢測、34.3%接受骨鬆藥物治療,顯示多數民眾對於骨質疏鬆的認知仍嫌不足。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避免受骨質疏鬆困擾

為了鼓勵民眾早期診斷且積極治療,衛福部臺南醫院於去年設立健康教育中心,不僅將骨質疏鬆症衛生教育指導納入個案管理範圍,也提供專業個管師隨時可諮詢衛教,並定期辦理骨質密度篩檢活動;陳英貞醫師呼籲,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估計,國內約三分之一婦女在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體、髖部或腕部的骨折;男性則有五分之一風險,目前骨質疏鬆症診斷已有完整儀器檢查標準,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能避免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9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眼睛痠澀不適,是多數上班族常有的生理困擾之一,長時間的面對螢幕處理公務,外加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普及,產生出無數的低頭族。長期緊盯螢幕疏於讓眼睛適度休息,易使調視睫狀肌長期收縮,無法放鬆,形成眼球壓力過高、視力衰退,更有可能間接引發頭痛等問題。根據《健康世界》粉絲團的粉絲留言可以發現,多數人幾乎除...

閱讀詳情 »

  車廂、電梯、大廳、電影院、餐廳、醫院、學校……,這些人群聚集的場所,頻繁地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除了各有其功能與目的,重要的是它們都是非私人的場域。我們生活在其中,很容易習慣也很容易遺忘這點。這些空間既然是公眾共享的空間,自然有形無形之際,就會產生規範或...

閱讀詳情 »

【生活智慧】健康飲食的養生法則導讀:人們習慣了把自己的日程表安排得滿滿,身體也理所當然的接受了這種忙碌。我們所吃的食物的品質和數量,決定我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有一些飲食法則,是健康身體所必需的。水:每天至少要喝10到12杯水,早晨一杯溫水開啟你的新陳代謝。早餐要吃好:健康的飲食習慣,早餐是必需的。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