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骨骼密度測不出? 糖尿病友的骨鬆危機

骨骼密度測不出? 糖尿病友的骨鬆危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近年糖尿病人數逐年攀升,你知道糖尿病也是誘發骨質疏鬆症的原因之一嗎?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黃兆山醫師表示,糖尿病的高血糖會引起骨頭脆弱,不僅會造成皮質骨縫隙變大,還會影響骨頭結構和品質變化,呼籲糖尿病患者提早預防骨質疏鬆,降低骨折的風險。

糖尿病誘發骨鬆 骨頭結構發生變化
骨骼密度測不出? 糖尿病友的骨鬆危機

糖尿病有較高的骨質疏鬆和骨折風險,黃兆山醫師解釋,主因是糖尿病患者的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異常以及糖基化產物(AGE),影響膠原蛋白組成及骨細胞代謝異常,讓骨頭結構和品質發生不良變化,提高骨質疏鬆風險。

另外,黃兆山醫師指出,糖尿病併發腎病變時,不僅會影響維生素D的活化與合成,造成鈣離子流失;而胰島素增敏劑(TZD)藥物也會抑制造骨細胞生成,使骨質密度下降,因此糖尿病患有較高的骨質疏鬆和骨折風險;至於相關次發性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副甲狀腺功能異常、長期使用類固醇、長期不活動、胃腸道吸收不良等,都可能造成骨質疏鬆。

第二型糖友骨密度正常 卻可能有高骨折風險

黃兆山醫師提到,許多糖尿病患者往往會低估骨質疏鬆,通常第二型的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測量往往反應不出來,骨密度看似正常或偏高(T值>-2.5),卻有高骨折風險。」因此許多糖尿病患者錯過最佳預防時機。至於第一型的糖尿病患好發於年幼階段,巔峰骨質(骨骼達到最大強度和密度)會較低,提高未來骨質疏鬆的風險。

黃兆山醫師分享,一名55歲在浴室滑倒造成腰椎骨折的糖尿病患者,送醫檢測骨密度值為-2.2,評估雖未達骨質疏鬆卻造成骨折。他說,糖尿病患者常常誤以為,骨密度未達-2.5就不是骨質疏鬆,「對糖友來說,即使骨密度未達-2.5也應非常留意,提早治療才能遠離骨鬆危機。」

糖尿病合併骨質疏鬆 共病治療用藥小心

除了骨骼代謝異常,糖尿病還會造成周邊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神經功能障礙、周邊動脈阻塞,易因視力不清楚增加跌倒機率。黃兆山醫師強調,包含糖尿病藥物如「胰島素增敏劑(TZD)」、「排糖藥物」抑制造骨細胞,造成骨質密度下降。

醫師提醒,如果同時患有骨質疏鬆和糖尿病患者,共病的用藥上需格外小心,盡量避免惡化骨質的藥物,同時補充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積極治療穩定骨質。 

糖尿病提防骨鬆 醫師全面建議

糖尿病與骨質疏鬆兩者關係非常密切,骨骼變化引發的骨折風險相當大,有些骨折患者引發急性疼痛、長期臥床,或需長時間復健、行動受限,長期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增加死亡率。

黃兆山醫師呼籲,糖友們應提早重視骨質疏鬆和骨折風險,若診斷骨質疏鬆症,應均衡飲食,積極控制血糖,延緩糖尿病併發症,適量運動增加肌肉協調性、評估周圍環境之安全、戒菸戒酒等危險因子。若有高骨折風險的病患,應補充維生素D、鈣,及骨質疏鬆藥物治療,避免服用會惡化骨質的藥物,提早預防和積極治療,全面遠離併發症和骨鬆危機。

【延伸閱讀】

面對骨質疏鬆症 檢查、看診分別要告知醫師的5件事

骨鬆藥物+運動飲食才有效! 骨鬆治療4大認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92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醫療科技日新月異,若有先進手術設備輔助,外科醫師將有如神助。怡仁綜合醫院率先引進歐美手術新趨勢「術中影像導引系統」,該系統有兩種不同儀器,分別為適用於開放外科手術的「手術螢光影像導引系統」,及適用於內視鏡微創手術的「內視鏡螢光影像導引系統」,對醫師提高手術準確率有相當...

閱讀詳情 »

如何挑選合格安全的食材烹調 平時生活就很注重防毒的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兼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喜歡在家烹調及用餐,愛到市場買菜、挑肉,以下是他遠離毒物的安心採買心得,分享供讀者參考。   要點1 向不同菜販買菜,分散風險 不同的菜販,進貨來源不同,可降低攝取到同類型的毒物,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黃軍瑋報導)董氏基金會於2016年進行全台身體快樂指數大調查,數據發現台灣民眾身體快樂總平均只有63分,然而一向被認為是較自由的「類單身族」,身體竟比已婚有小孩的族群不快樂,其中原因就出在蔬果攝取量。根據調查,有四成五的民眾因忙碌,所以沒有時間吃水果,但想要身體快樂,就必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王先生長期從事打字工作,每天使用滑鼠電腦的時間相當長,所以右手前三指麻木,甩手後會比較舒服,有時候拿東西會掉,最近症狀越來越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睡眠,就診後發現原來是周邊神經損傷。 周邊神經支配四肢軀幹 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姿璇說明,周邊神經指的是連接大腦和脊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