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骨鬆是老年無形殺手 適當時機篩檢是關鍵

骨鬆是老年無形殺手 適當時機篩檢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呂佳恆報導】在台灣骨質疏鬆症的盛行率,國民健康署曾經調查發現50歲以上的男性約佔四分之一,女性則有三分之一。尤其隨著人口老化,骨質疏鬆症也越來越普遍;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常務理事、成大家醫科主治醫師吳至行表示,骨鬆往往沒有症狀,呼籲停經後女性、老年人、特殊疾病以及有家族骨折病史等皆屬於高危險族群應及時檢查,而即將面臨停經女性、50歲以上男性也可適時檢查骨密度。

第一問:造成骨鬆原因?

吳至行醫師指出,年輕人也可能有骨鬆問題,但骨鬆仍屬於老化疾病,最主要就是骨密度不夠以及骨品質不好等兩者因素所導致。

當發現容易骨折時,代表骨骼強度不夠,骨骼強度主要是由骨密度與骨品質組成。有如房子遇到地震時,有些房子因偷工減料倒塌,就相當於骨密度不好,若因房子樑柱不足以支撐整體結構,也容易倒塌,則代表骨品質較差。尤其每個人過了20多歲的骨量最高點(尖峰骨量)後,平均每年骨量會開始下降0.5到1%,一旦下降到尖峰骨量的70%以下時,就代表有骨鬆骨折高危險。

第二問:骨鬆的主要症狀?

骨鬆如三高一樣,初期症狀不明顯,即使骨密度改變也不會有任何感覺;吳至行醫師解釋,骨鬆最常見症狀就是沒有症狀,除非身高突然變矮或出現駝背,甚至骨折等情況,較容易確診為骨鬆,雖然骨鬆較不易發現,但包括停經後女性、老年人、特殊疾病以及有家族骨折病史等皆屬於高危險族群,則得特別注意,必要時,應在適當時機及時接受篩檢。

第三問:何時才是骨鬆篩檢適當時機?

根據統計,當骨密度T值與年輕人尖峰骨量的差距到2.5個標準差以下,也就是T值低於-2.5,代表已經骨質疏鬆症;因此除了上述的高風險病友,任何想要避免骨鬆找上門的停經前女性、50歲以上男性,都可適時接受骨密度篩檢,了解自身狀況。吳至行醫師舉例,以一位50歲停經女性來說,若檢查出來為骨密度正常,可約15年後再做一次檢查,若骨密度不足,建議5-10年後做檢查,但若確診為骨鬆者,則應遵循臨床醫師指示安排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第四問:骨鬆有哪些檢測方式?

在骨鬆檢查上,大多採以骨密度檢查,但其實這只是其中一種作法;吳至行醫師解釋,主要因目前除了骨密度檢查,還未有一個更沒有傷害性且較容易的檢查方式,因此多數透過骨密度檢查了解是否有骨鬆問題。不過若想在家先知道自己是否有骨鬆骨折風險,依據台灣提供的流行病學統計數據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共同打造一套骨折風險評估計算公式(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 簡稱為FRAX),只要輸入年齡、家族史等12個危險因子,就能預測十年內全身骨折風險。


骨鬆是老年無形殺手 適當時機篩檢是關鍵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常務理事、成大家醫科主治醫師吳至行

第五問:FRAX骨折風險評估該如何分析?

吳至行醫師說明,經由骨折風險公式評估,若十年全身骨折機率超過20%,就代表有高骨鬆骨折危險,若髖骨骨折機率超過3%,就更須特別注意,主要因髖骨骨折,後續引發的併發症風險高,嚴重時恐致命,因此建議只要40歲以上的民眾就可多利用這套公式,先了解自己是否有骨鬆的風險,必要時,也應進一步諮詢專業醫師。

第六問:除了高危險族群得注意骨鬆問題,竟還有極高危險族群?

吳至行醫師強調,包括第一、近一年內曾發生骨折;第二、在接受骨折治療過程又不慎發生骨折;第三、已發生多次骨折等皆屬於極高骨折風險者等,均應積極與專業骨鬆醫師做討論評估,否則再骨折率以及第一年死亡率比起一般骨鬆者更高出許多。

不過醫師強調,病友們不需過於擔心,目前許多醫院都擁有很好的骨折聯合照護團隊(FLS),也可藉由藥物或手術治療,最重要是積極面對,不要讓自己的健康因疏忽而產生遺憾,儘早接受骨密度篩檢,及早預防骨鬆骨折。

【延伸閱讀】

遠離骨質疏鬆症 攝取足夠鈣質與維生素D是關鍵

正確診斷骨質疏鬆症 民眾該詢問醫師的5件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56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近年3D列印技術逐漸應用於牙科醫療領域,包含人工植牙手術導引板、3D列印樹脂義齒等,而3D列印陶瓷的全瓷冠,卻遲遲不見世界生技大廠的進展。此技術瓶頸由台灣法藍瓷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率先突破,不僅能「直接列印」出先進陶瓷全瓷冠,更於日前通過國內衛福部TFDA認證及產品上市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自疫情爆發後,全球郵輪跳島首航昨天在台灣出發,造訪澎湖、馬祖,假日期間綠島、蘭嶼等離島人滿為患,幾乎無人理會防疫措施。但事實上,新冠病毒仍在世界各國持續延燒,到今天為止有超過1,620萬人確診,造成逾64.6萬人死亡,仍看不到疫情盡頭。 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衛福部彰化醫院和工研院持續合作打造智慧醫療臨床資訊系統,雙方日前在彰化醫院共同發表「血液透析智慧醫療系統」,可藉由「透析異常預警」與「透析小幫手」兩大AI技術把關與即時監控,提前預防異常發生,將大幅降低洗腎風險,提昇就醫病人的安全性及品質。AI技術雙管齊下 減省醫護作業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嚐過那根雞腿,將再度光彩我的人生。」總鋪師李世禎擁有一手好廚藝,料理過無數辦桌佳餚,罹患晚期口腔癌後,術後左臉頰凹陷,一開始只能吃流質食物,復健幾年後,他將雞腿撕成一條條肉絲,塞進嘴裡,宛如注入人生新動力,摘下口罩走進人群,因為人生無須活得那麼卑微。 7月27日世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