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40%要小心!5招,避免癌症上身的方法~~#每天最好保持30分鐘的運動習慣

整理編輯/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參考資料/台灣癌症基金會

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40 要小心!5招,避免癌症上身的方法~~#每天最好保持30分鐘的運動習慣

自民國71年開始,癌症一直是國人10大死因之首,其破壞力與殺傷人,完全不容小覷。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數據顯示,臺灣約有10萬多人罹癌,又有4萬多人死於癌症,將近50%的死亡率,讓人不得不正視、面對。

萬芳醫院研究副院長暨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強調,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台灣癌症基金會為了響應國際抗癌聯盟(UICC)的倡議,共同展現對癌症防治的決心與行動力,於民國101年提出「全民練5功,防癌就輕鬆」,從正確的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戒菸與杜絕二手菸、定期篩檢,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只要落實於生活中,就可降低超過60%至70%的罹癌風險。

 

功法1:正確飲食

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40 要小心!5招,避免癌症上身的方法~~#每天最好保持30分鐘的運動習慣

正確的飲食,可說是防百病的重要之道,不管哪一種疾病的預防,都脫離不了「高纖、低脂、多蔬果」的概念。賴基銘醫師指出,飲食上應遵守「蔬果彩虹579」法則:孩童每天5份蔬果、女人每天7份、男人每天9份,曾有研究發現,蔬菜、水果中的植化性化學成分,具有多重抗癌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細胞病變為癌細胞,多吃蔬果可降低胃癌、大腸癌、乳癌的發生率;而平常少吃紅肉(豬肉、牛肉、羊肉等),以白肉(雞肉、魚肉等)攝取為主,並避免食用加工、醃漬食品以及不健康的含糖飲料等,高糖、低纖維、高油脂的食物,都是造成肥胖、體重過重的主要因子,促使罹癌的機率提高。

 

功法2:規律運動

國內有許多研究都發現,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罹患癌症的機率會比較低,也減少肥胖所造成的罹癌風險。賴基銘醫師建議,如果時間許可,最好每天保持30分鐘的運動習慣,要是真的沒時間,也要做個15分鐘,國家衛生研究院溫啟邦教授研究提及每天運動15分鐘,可延長3年壽命,降低10%的癌症死亡風險。

 

功法3:體重控制

賴基銘醫師說明,雖然高油脂的食物不一定會造成肥胖,而肥胖者也不一定與攝取過多的脂肪有關,但二者關係仍然十分密切。有研究發現,肥胖會增加子宮頸癌、胃癌、大腸癌、膽囊癌、腎臟癌、乳癌的罹患機率,如果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40%,男性增加33%的罹癌機會、女性則增加55%。

 

功法4:戒菸與杜絕二手菸

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40 要小心!5招,避免癌症上身的方法~~#每天最好保持30分鐘的運動習慣

UICC的資料中顯示,香菸每年帶走全世界500萬人的生命,平均每6秒就有一人死於菸害,所有癌症約有1/4和吸菸有關。當然,長期吸二手菸,也會對肺部、呼吸道產生危害,因此提早戒菸,不僅幫助自己,更是協助身邊的人遠離菸害。

 

功法5:定期檢查

國健署已經將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口腔癌列為國人好發率高的癌症。大家應該善加利用,將可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癌症治療成功的機會。

 

【延伸閱讀】

吃燒烤,不得癌症的5個方法

可怕的隱形殺手:卵巢癌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購買1000萬劑AZ疫苗,首批11.7萬劑疫苗在3日抵台。各界也關注,我國1.2億劑國產疫苗何時可以量產內、外銷?衛生福利部長、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相當期待國產疫苗產「能做出來」,但也要看臨床試驗是否成功,可能還需要經過一些考驗。他也透露,國產疫苗預計在今年7月量產。首批AZ疫...

閱讀詳情 »

【記者王雯玲/高雄報導】50多歲的陳先生,日前偕妻子至高雄市立聯合醫院進行一年一度的健康檢查,因近期在工作上時常感覺胸悶,經健檢中心專業建議,決定加做心臟超音波檢查。果然在檢查中發現3條血管阻塞,判斷為心肌梗塞。 會診心臟內科治療團隊之後,緊急為陳先生安排手術時間進行支架置放術,術後恢復狀況良好,...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醫院防疫「門禁」又有新要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最新「陪探病實名制管理功能」常見問答集,要求醫院不能再用紙本陪探病紀錄資料,通通得將陪探病資料電子化管理,以提升疫情調查的及時性、以及防治作為執行效率。 最新公布的「陪探病實名制管理功能」常見問答集,同步也開放衛福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