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高以翔、柯受良、戎祥等都死於心肌梗塞!當心臟停止73分鐘時:一位急性心肌梗塞住進ICU換心續命的過程

「心臟停止73分鐘」死亡跟明天哪一個先到?一位急性心肌梗塞住進ICU換心續命的過程…

死亡的告別不容易,但其實「認真活著」,又何嘗不是充滿勇氣的一種選擇!輕輕撫著胸口這條長長的血痕,心臟受贈者黃健予出版《失去心跳的勇氣》(時報出版),說著那一天的故事……今天是父親節,跟老婆約好吃頓飯,提早到了餐廳。

高以翔 柯受良 戎祥等都死於心肌梗塞!當心臟停止73分鐘時:一位急性心肌梗塞住進ICU換心續命的過程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說:高以翔、柯受良、戎祥等都死於心肌梗塞,也許他們就是少了那麼一點運氣跟機會。

 

燥熱的八月讓我滿身大汗,我有點喘不過氣來,把西裝外套脫掉,拉開領帶,突然的暈眩讓我從椅子上滑了下去,只覺得心口疼痛劇烈,痛楚擴散至左臂、肩膀,全身冷汗直流、呼吸困難。終於警覺身體出現了狀況,我讓老婆陪我出去叫了計程車,一路請司機狂駛急奔至汐止國泰急診室。

急診室的醫生拉了擔架衝出來,一把把我從計程車裡拉上擔架,我還有一點意識,但是雙眼已經逐漸失明;醫生問了我的姓名,我已經答不上來,接著我被除去了外衣,接上心電圖,確定是急性心肌梗塞,開始了一連串激烈而狂暴的急救過程,我漸漸失去了意識,卻將周遭的環境雜音聽得清清楚楚,身體好像陷入了無重力的月球,在六分之一的重力之下,時而沉陷、時而漂浮。我找到一些討論死亡案例的文獻上,死亡初期會處於一種無重力的漂浮中,當我回頭關注急診室這一切的過程,我只覺得一種淡淡的情緒蔓延,沒有哀傷,沒有痛苦,似乎這一切都與我沒有任何關係了。

看起來我的狀況已經極度危急,急診室的值班醫生看到狀況不對,緊急從國泰醫院召喚心臟內科醫師前來手術。我在急診室注射了大量的抗凝血劑,試圖先行溶化塞住血管的血栓,緊接著做了心導管手術。在X光機的引導下,心導管從鼠蹊部的動脈切入,一路尋找造成心血管阻塞的血栓,在左心室冠狀動脈發現障礙點,根據醫師的回憶,阻礙點的動脈內腔已呈現塌陷的狀況,就像隧道施工遇到坍塌一樣,施工部隊的導管一路到這裡就完全無法挺進,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內視鏡的導管無法過去,更別說要置放撐開的支架,我的血管壁已經糜爛到沒有作為,幾個鐘頭的搶救完全失敗。

這時發現我的狀況比原先料想的還要危急,確定是急性心肌梗塞,同時已經產生心因性休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約有7-8%會產生心因性休克,約10%是剛到院時即發生。「休克」是臨床上經常面臨到的一個急症,是指身體的血液循環不夠,造成組織氧氣供應不足,所造成的一種狀態。休克依其造成的原因不同,心因性休克是左心室衰竭造成、最嚴重的臨床表現,它代表心肌大範圍壞死,一旦發生急性心肌梗塞併發心因性休克,治療預後的狀況非常不理想,死亡率通常在八成以上。是一項死亡率相當高的疾病。

站在旁邊的急診醫師,決定將我轉院處理,這看似轉移醫療人球的無良行為,卻是讓我救回一條命的重要關鍵。心臟內科的心導管手術失敗之後,唯一的方法只能轉心臟外科緊急手術。這分分秒秒的救命時間都不能耽擱,急診室醫生開始撥給全台北市的心臟外科,救命的時機只剩這最後的機會,偏偏台大、榮總、一間一間找下去,完全沒有空床,命懸一線的病人只能祈禱老天的奇蹟出現,但是時間真的不多了。

突然急診室醫生大吼一聲:「找到了」,振興醫院剛剛清出一張病床。在一團低迷的氣氛裡,似乎又看到了一絲光明;振興醫院的心臟外科團隊剛剛收下病歷,願意接手。數年後,在一次的回診中,我採訪了振興心臟外科的張忠毅主任:當時為什麼願意接下這個必死無疑的燙手山芋?主任笑著說:「做為心臟急症的後送醫院,振興從來不會、也沒有拒絕的權利!」

振興不愧是國內最專業的心臟外科醫院,他們迅速的組合急救醫師及醫護人員,隨同急救設備帶上救護車,一路駛向汐止國泰救人;我被醫療管線五花大綁的送上救護車時,生命跡象已經在讀秒中逐漸衰退,到院前,心跳呼吸中止……這群振興急救人員很有經驗,在電擊與強心針的強力支撐之下,我勉強維持生命跡象直到進了振興開刀房,此時距離我病發倒下,已經超過了四個多小時……

 

心臟停止七十三分鐘

振興心臟外科的陳怡誠醫師,成了我日後的貴人;此時距離我心肌梗塞發作已經超過四個小時,在做完置入氣球擴張術之後,發現心肌壞死面積已經無法估計,只能先切斷病根,直接在開刀房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手術中,靜脈的一端連至主動脈上冠狀動脈的發源處附近,另一端則連至冠狀動脈阻塞處之後。這可以使血流繞過阻塞處,自主動脈直接送至較下游的冠狀動脈。此時判斷三根冠狀動脈已經糜爛兩根,於是先從左小腿上取下一條大隱靜脈,置換兩根冠狀動脈來創造新的血流通道,在心臟停止七十三分鐘之後,完成心臟三大手術之一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原以為手術相當成功,卻因為在急診室中注射過多的抗凝血劑,造成手術後的大出血,經過大量輸血之後,病況才又恢復穩定;漫長的急救,終於在十二小時後告一段落。

回到手術恢復室,前面似乎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術後恢復狀況如何?心肌壞死的面積有多大?這一切都得等待時間來考驗,這一刻,更容易讓人感慨:死亡跟明天哪一個先到?再回首台灣這十幾年死於急性心肌梗塞的青壯人士,也許他們就是少了那麼一點運氣跟機會:

2003年—柯受良

2007年—馬兆駿

2008年—廖風德

2011年—茂伯

2013年—戎祥、徐生明

2014年—趙舜

2015年—施寄青、翁大銘

2016年—蔡辰洋、郭金發

2017年—秦金生、鄭問、劉文雄

2018年—馮定國、馬如風

2019年—林清玄、高以翔

 

我們追思這些台灣的菁英份子,但凡大人我們都有一種僥倖的心態作祟,在被心臟內科醫生警告時,其實我已經犯了一次的錯誤,這個錯誤讓我險險進了鬼門關,但是再回頭想想,埋下這個地雷,卻是早有跡象:

從衛福部發布的心血管疾病的十大風險因子:遺傳、性別、好發年齡、抽菸、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缺乏運動、生活壓力、高血壓等十項因素來看,我除了沒有糖尿病,也沒抽菸,其餘的八項風險均昭昭在列。

我心存僥倖想和死亡對賭,最後輸了,輸了的下場幾乎就是一條命!

 

高以翔 柯受良 戎祥等都死於心肌梗塞!當心臟停止73分鐘時:一位急性心肌梗塞住進ICU換心續命的過程

本文節錄:【失去心跳的勇氣】一書/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黃健予
1964
年生,輔大商研所博士生、政大EMBA 碩士。2016年父親節急性心肌梗塞,第一次急救失敗後轉院至振興醫院急救,10天後奇蹟式獲得心臟捐贈並完成心臟移植手術,成為振興醫院第461號換心人。這是他的首本著作。

相關推薦

全球有 3,500 萬人罹患阿滋海默症,這種老年性失智症目前只能以藥物緩解病情,無法痊癒,對於許多正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國家而言,是一大隱憂。但最新的研究指出,在一些富裕國家如美國或歐洲,罹患此疾病的人口有下降的趨勢,研究人員將此歸因於整體教育與健康的改善。 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

閱讀詳情 »

  中年男性為了日漸衰弱的身體與性能力,往往會尋求睪固酮補充療法,以重新得到活力,甚至是性生活的自信心。不過歐美醫界對這項療法仍存著相當爭議,一方面是因為它可能引發多種疾病,另一方面,這種療法是否有效,其實還存在疑問。尤其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在 6 月宣佈相關產品必須加上「可能...

閱讀詳情 »

一項調查顯示,59.51%的人曾經被醫生明確診斷為濕疹,96.66%的人皮膚有不同程度的紅疹子、癢、幹等濕疹癥狀表現,充分說明濕疹是一種常見皮膚疾病。那濕疹只是嬰幼兒會得嗎?成年人就不會嗎?專家指出,其實從嬰兒開始一直到老年人都會得濕疹。濕疹發病原因覆雜多樣昆醫附一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李玉葉表示,濕...

閱讀詳情 »

每天清晨四點,城市的夜貓族剛入睡,李豐就起床先喝一杯水,開始打坐,運動,吃過一碗五谷粥當早餐後,七點鐘,他好整以暇的出門;每天晚上八點,上班族還在辦公室裏加班,李豐已開始打坐,準備九點睡覺。他的飲食清淡,中午自己煮糙米飯和蔬菜,晚上只吃中午的一半到三分之一量,整天的飲食,就是五谷雜糧和蔬菜。很難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