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你不能不知道!不能從字面上理解,『濕疹不是濕,干燥也會誘發』(歡迎分享)

你不能不知道!不能從字面上理解,『濕疹不是濕,干燥也會誘發』(歡迎分享)

一項調查顯示,59.51%的人曾經被醫生明確診斷為濕疹,96.66%的人皮膚有不同程度的紅疹子、癢、幹等濕疹癥狀表現,充分說明濕疹是一種常見皮膚疾病。那濕疹只是嬰幼兒會得嗎?成年人就不會嗎?專家指出,其實從嬰兒開始一直到老年人都會得濕疹。

濕疹發病原因覆雜多樣

昆醫附一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李玉葉表示,濕疹並非是嬰幼兒時期才會有,從嬰兒開始一直到老年人都會得濕疹,50歲以上人群患濕疹人數仍很多。普通人群容易對濕疹產生誤解,比如有人認為濕疹是由潮濕引起,還有人認為濕疹是免疫力下降引起的。這些誤解會誤導患者,讓他們無法正確對待這種病。

“濕疹從本質上是屬於變態反應性皮膚病,就是過敏性皮膚病。但過敏的原因不明,與個人體質有關。”李玉葉介紹,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瘙癢劇烈的一種皮膚炎癥反應。分急性、亞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滲出傾向,慢性期則浸潤、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現為慢性濕疹。皮損具有多形性、對稱性、瘙癢和易反覆發作等特點。

而發病原因也是覆雜多樣,常為內外因相互作用結果。內因如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精神緊張、失眠、過度疲勞、情緒變化、內分泌失調、感染、新陳代謝障礙等,外因如生活環境、氣候變化、食物等均可影響濕疹的發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幹燥、炎熱、熱水燙洗以及各種動物皮毛、植物、化妝品、肥皂、人造纖維等均可誘發。是覆雜的內外因子引起的一種遲發型變態反應。


治療濕疹自行治療不可取

發生濕疹以後,首先會出現皮疹,皮膚會出現紅丘疹或紅疙瘩,時間長了這些疹子會融合成斑塊,急性期發作時可能會有流水,甚至有黃痂,慢性期皮膚會變厚。患者會感覺到嚴重的瘙癢,影響休息和工作,還會影響到心理健康,所以濕疹患者經常會有情緒急躁。

通常很多人都會自己買點藥吃一吃,抹一抹來治療濕疹,李玉葉表示自行“治療”是不科學的。有時候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還會加重。她表示,濕疹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治療方法,皮膚的表現分為紅腫或明顯滲出的急性期,還有結痂的亞急性期,實際上最多見的是皮膚幹燥、脫屑、變厚的慢性期,應對不同的時期,醫生都有相應的處理方法。此外,對於不同的皮膚護理方法也有所區別,應當去醫院就診。濕疹通過正確的治療和科學的護理是可以慢慢斷根的,有的也許幾個月,也許幾年,甚至是更長時間。到醫院治療才是正確的選擇。

那麽如何預防?李玉葉醫師介紹,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自身可能的誘發因素;

避免各種外界刺激,如熱水燙洗,過度搔抓、清洗及接觸可能敏感的物質如皮毛制劑等。

少接觸化學成分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滌精等;

避免可能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濃茶、咖啡、酒類;

在專業醫師指導下用藥,切忌亂用藥。

 

歡迎分享~~~~~~~~~~~~~~~

 

其他閱讀:

必看!中醫師告訴你的養身秘密!

五個指南教你如何『出汗養生』!(歡迎分享)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47936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荷爾蒙影響內分泌及心血管,國內醫師提醒,影響男女荷爾蒙變化因素大不相同,男性睪固酮偏低,2大原因為肥胖、慢性壓力;而女性荷爾蒙的影響則是以更年期前後來做階段區分,愛減肥、噴香水等,也有可能讓身體的荷爾蒙提早失衡。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醫師...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老病號用藥,有6種藥物得特別留心!國內醫療AI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教授李友專近期針對健保資料庫釋出的資料分析發現,全台灣醫院門診開出平均每600張處方箋中就有1張用藥有問題,可能影響42萬病人;又以腸胃藥、過敏藥及安眠藥最...

閱讀詳情 »

「笑氣」近年來在年輕人之間掀起一股流行風潮,但醫師提醒,過度濫用笑氣恐導致癱瘓!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笑氣在醫學上主要是作麻醉使用,在工業及食品上亦有其不同的用途,但若長期任意、大量吸食恐導致感覺麻木、神經脊髓退化、癱瘓,嚴重甚至恐導致死亡,不可不慎!  笑氣是什麼?柳朋馳醫師表示,笑氣學名...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一轉涼,不得不慎防國人十大死因第4位的「腦中風」突然找上門!醫師提醒,救治腦中風需搶快,因為腦中風若每延誤1小時疏通血管,腦部將加速老化3.6年;相反的,只要每提早15分鐘接受治療,就能增加4%機率恢復正常活動功能。得熟記腦中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