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高壓、疲勞增加失智風險! 生活中「5多4少」護腦部健康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以失智症患者角度出發的電影《父親》近日奪下奧斯卡大獎,再度引發對失智症的關注。事實上,在台灣,根據推估每10名65歲以上的老人中就有1人失智,但家屬常常以為老人家只是固執、講不聽,忽略了症狀,延誤提早就醫的時機;醫師亦提醒,要預防失智得從日常做到9大招,增加大腦保護因子,減少危險因子。

高壓、疲勞都會讓失智風險增加!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指出,失智症狀以「健忘」最為人知,此外,還可能出現固執、個性改變等症狀,失智症是腦功能的退化,當一個人的腦年齡衰退快於實際年齡時,例如失智症患者出現的時間與空間等認知混亂,代表大腦功能已退化。

鄭乃源舉例,「可以幫我把用來轉電視台的那個東西拿過來嗎」,經常說不出像搖控器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用品的名稱,就可能是大腦中「語意記憶」的神經網絡開始退化;「本來會騎腳踏車但突然忘記怎麼騎」則可能是「內隱記憶」的神經網絡發生狀況。

一旦腦部出現早期退化現象時,醫師建議,應透過積極介入,才能夠延緩退化的速度。

鄭乃源表示,年齡是失智症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失智大致可分為兩大類︰退化性、血管性,其中退化性的失智症占最大宗,約有6、7成;而大多數的失智症,都是先天的因素加上後天的環境所造成,我們無法改變實際年齡,但可以扭轉其他危險因子,藉由改善後天的環境因素來降低失智症風險。

鄭乃源強調,像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吸菸、遺傳、憂鬱、肥胖等,皆是造成失智的危險因子。可以「5多4少」的9大招,來提升腦部的健康。

5多做:增加大腦保護因子
1.多動腦
2.多運動
3.多均衡飲食
4.多社會互動
5.多維持健康體重

4少做:減少危險因子
1.少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
2.少頭部外傷
3.少抽菸
4.少憂鬱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紙箱割指1公分 妙齡女貪方便「液體OK繃」封3天竟險截肢!

年輕、不喝酒肝臟照樣遭殃! 30歲「甜點系男子」吃出重度脂肪肝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小兒過敏是讓許多媽媽煩惱的問題,到底小兒常見的過敏症狀有哪些呢?讓Mary來告訴你~  過敏性鼻炎,主要會鼻子癢、流鼻水、打噴嚏、鼻塞。 氣喘,呼吸困難,出現喘嗚聲。 異位性皮膚炎,發癢、疹子、皮膚粗糙、脫屑。 腹瀉,一天排便超過每公斤體重20克,10公斤重的嬰兒排便超過200克才算腹瀉。 蕁麻疹,...

閱讀詳情 »

冬天天冷,是容易發生心肌梗塞的時節,到底什麼是心肌梗?又有哪些徵兆呢?  心肌梗塞是指冠狀動脈阻塞,無法供給心肌的養分及氧氣,造成心臟局部肌肉壞死。 通常會出現胸痛、呼吸困難、出冷汗、四肢冰冷、噁心嘔吐等徵兆。 當出現以下症狀時,應立即就醫:胸痛或胸口壓迫感持續30分鐘,可能會擴散至肩膀、上臂、下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明明正值青壯年時期,爬個樓梯或運動就氣喘噓噓,體力不濟嗎? 北市一名49歲的企業家,在健康檢查中發現缺鐵性貧血,經醫師建議,安排無痛內視鏡檢查後,才驚覺是大腸癌。 該患者在升結腸處形成的大腸腫瘤不容易在早期就造成腸道阻塞,出現症狀,直到腫瘤慢慢長大到7.4公分,慢性出血造成嚴重貧...

閱讀詳情 »

食藥署近日公布103年市售食品真菌毒素含量檢驗結果,全年檢驗457件食品中,有12件不合格,都是紅麴米與花生製品,提醒民眾,食物如出現發霉、變色或超過有效期限,即應丟棄,千萬不要因為捨不得而食用,以免危害健康。《全年有12件不合格》 食藥署與各縣市衛生局進行市售食品真菌毒素含量監測計畫,上半年檢驗2...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