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高壓、疲勞增加失智風險! 生活中「5多4少」護腦部健康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以失智症患者角度出發的電影《父親》近日奪下奧斯卡大獎,再度引發對失智症的關注。事實上,在台灣,根據推估每10名65歲以上的老人中就有1人失智,但家屬常常以為老人家只是固執、講不聽,忽略了症狀,延誤提早就醫的時機;醫師亦提醒,要預防失智得從日常做到9大招,增加大腦保護因子,減少危險因子。

高壓、疲勞都會讓失智風險增加!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指出,失智症狀以「健忘」最為人知,此外,還可能出現固執、個性改變等症狀,失智症是腦功能的退化,當一個人的腦年齡衰退快於實際年齡時,例如失智症患者出現的時間與空間等認知混亂,代表大腦功能已退化。

鄭乃源舉例,「可以幫我把用來轉電視台的那個東西拿過來嗎」,經常說不出像搖控器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用品的名稱,就可能是大腦中「語意記憶」的神經網絡開始退化;「本來會騎腳踏車但突然忘記怎麼騎」則可能是「內隱記憶」的神經網絡發生狀況。

一旦腦部出現早期退化現象時,醫師建議,應透過積極介入,才能夠延緩退化的速度。

鄭乃源表示,年齡是失智症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失智大致可分為兩大類︰退化性、血管性,其中退化性的失智症占最大宗,約有6、7成;而大多數的失智症,都是先天的因素加上後天的環境所造成,我們無法改變實際年齡,但可以扭轉其他危險因子,藉由改善後天的環境因素來降低失智症風險。

鄭乃源強調,像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吸菸、遺傳、憂鬱、肥胖等,皆是造成失智的危險因子。可以「5多4少」的9大招,來提升腦部的健康。

5多做:增加大腦保護因子
1.多動腦
2.多運動
3.多均衡飲食
4.多社會互動
5.多維持健康體重

4少做:減少危險因子
1.少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
2.少頭部外傷
3.少抽菸
4.少憂鬱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紙箱割指1公分 妙齡女貪方便「液體OK繃」封3天竟險截肢!

年輕、不喝酒肝臟照樣遭殃! 30歲「甜點系男子」吃出重度脂肪肝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照/台北榮總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新冠肺炎患者治療陸續有好消息!台北榮總今(13)日就宣布,該院收治的一名7旬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歷經醫療團隊使用葉克膜23.5天及呼吸器33.5天搶救之下,目前正進行後續治療與復健,狀況持續進步中,預計近期能出院。 國內今日無新增病例,已經...

閱讀詳情 »

▲(照/翻攝自尼斯可臉書)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老牌子成藥「悠悠」香港腳藥,將走歷史了。食藥署今(13)日發布尼斯可藥廠旗下包括「悠悠香港腳藥粉」、「悠悠香港腳脫那黴外用噴液1%」的回收訊息,原因就是藥廠不展延製造許可,未繼續執行安定性試驗,自行下市。 食藥署品質監督管理組組長李明鑫表示...

閱讀詳情 »

文 / 楊竣傑 近4個月來,台灣在新冠肺炎的防疫上,交出令各國稱羨的成績單。指揮官陳時中將成果歸功於「戰略擬定正確」的專家諮詢小組,這群智囊團,究竟做了什麼? 4月26日,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而成立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將屆滿1百天,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例行記者會上,歸納台灣能有效控制疫情的3項...

閱讀詳情 »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連續6天零確診,更已經31天以來未見本土病例,解封下一步是誰?交通部長林佳龍今(13)日表示,雙鐵的「自由座」可能會提早開放,或是在配對位置時放寬一點。另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鬆口,正針對雙鐵飲食禁令,會慎重考慮解禁。 不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