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高年級實習生 台灣版

撰文/今周刊整理

台灣在2018年,就會進入「高齡社會」;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在這個最關鍵的老化階段,我們只有7年的時間,速度堪稱世界第一!未來,你的小孩,每1.6人就得扶養1名老人。35歲的你,負擔更加沉重,55歲的你,以為再熬幾年就能退休,沒想到福利政策靠不住。極速老化的台灣,需要全新思惟來面對!

超老覺醒》台灣人口關鍵報告

高年級實習生 台灣版

就在今年,台灣65歲以上的人口數,在今年正式超過支撐台灣未來的14歲以下人口。在可預見的未來,都無法反轉。

一個「過重陽節的人口」比「過兒童節的人口」還多的社會,它的社會、商業、政治等面向,都和你熟知的過去不同。台灣的社會與經濟,也將面臨嚴峻挑戰,而且比人體老化的問題更難解決。

台灣,正在進入一個歷史上全新的人口結構,然而,我們還沒有做好面對超高齡社會該有的覺醒。而且,失速老化的我們,比起其他國家更需要解方。

政策覺醒》長照為什麼罩不到我?

面對即將到來的2016總統大選,各候選人的高齡政策走向,將決定台灣能否順利進入超高齡社會。而高齡政策中,最受矚目的焦點非「長照政策」莫屬。

檢視目前國、民兩黨的長照政策,最大的不同來自於「到底誰要出錢?」。朱立倫主張保險制,強制全民納保;蔡英文則主張稅收制(註:以遺贈稅和房地易稅作為財源),先以政府稅收支應長照支出,再討論長照保險。

一名社會系學者這麼說:「兩黨的政策,都是同一個層次打轉。政府應該要做的,是提高高齡勞動力,並且加強預防醫療的角色。」他補充,唯有活化老年人口、減少需要照顧的失能老人數量,降低台灣老人失能率,才能從根本扭轉超高齡社會龐大的社會負擔。而這正是台灣下一個總統,需要覺醒的地方。

勞動覺醒》退休落伍 高年級實習生當道

回顧剛退休每天過著清閒的生活,當時的蔡錦麟反而焦慮起來。曾在永豐餘擔任事業部經理、工廠管理處處長、總經理特助等職務,每天都是挑戰。但是現在,卻一點挑戰也沒了,「我頭腦、身體都還很健康,就這樣閒下來,說不過去。」他說。

蔡錦麟偶然參加元智大學的智榮協會舉辦的論壇,該協會是專門傳承高齡勞動者的智慧,將其引導到職場的平台,因而認識了喜憨青年「阿志」。輕微智障,從小在育幼院長大的阿志,在手工餅乾店工作,一直很想開自己的咖啡店。智榮協會安排蔡錦麟來當「高年級實習生」,幫助這個從沒當過老闆的阿志,從零開始自行創業。

對蔡錦麟來說,幫助阿志的酬勞不是薪水,而是給自己再次進入社會、重新學習的機會。現在蔡錦麟手上,已經有下一個顧問的案子在等著他,目標是要改善一家食品店的生產流程。退休後的生活,比他想像的要豐富、精采。

商機覺醒》用新思維解決「老」問題

人口結構的改變。看似一場危機,更蘊釀出一場商業革命。企業,得捨棄舊角度,重新瞭解因為老化而出現的新消費族群。在即將來臨的高齡社會,高齡產業將會結合科技、物聯網,工研院估計,銀髮產業在2025年,將會到達3.6兆新台幣。

國內人力仲介龍頭104銀行,就是準備跨界進入高齡化產業的最新例子。預計明年試營運的「104銀髮銀行」,計畫建立媒合長照人力與無力照顧家人的上班族,以解決長照產業人力供給不足的問題。

全聯福利中心董事長徐重仁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指出:「因應高齡化社會的快速成長,可從消費者角度提供適合的服務。產業界可能出現的機會點,老人商機到處都有,就看你要不要去做。」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994期)。

延伸閱讀》

中產家庭做對3件事 教育金、退休、風險一次搞定

多少錢才算賺夠了?

日本直擊 在不起眼的角落淘金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今周刊》官方網站;《今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輔助性化療突破性發展,讓胃癌治療有如發現新大陸。(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在台灣,每年有接近4千例的新增胃癌,棘手的是,其中有3成發現已晚,增加治療困難度,不過,國內抗癌名醫、台灣內視鏡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陳以書拿大航海時代為比喻,強調近十年來胃癌治療有如「發現新大...

閱讀詳情 »

▲台灣人早期胃癌發現比率遠輸飲食習慣相近的日韓,醫師點出最大問題癥結在於篩檢。(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明明飲食習慣差不多,台灣的胃癌病人,相較於鄰近的日本、韓國兩地,卻有著「為時已晚」的要命落差,日韓早期胃癌占比高達6到7成,台灣卻不到3成,國內抗癌名醫、台灣內...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人口老化、加上醫療進步存活長,根據健保署最新統計數字,去年底全台領有「重大傷病卡」國人人數已有約90萬人,醫療費用更是首度突破2千億,足足占了健保總額近3成,這讓健保署今(2)日表示,將持續針對現有30項重大傷病進行滾動式檢討,希...

閱讀詳情 »

▲(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手指疼痛,甚至彎下去就卡住、扳直就「喀」一聲?當心「板機指」已經上身了。醫師表示,要破解「板機指」一開始可藉由手指體操,搭配蠟療、熱療、電療或紅外線光療等方式改善疼痛,促進組織修復,恢復活動度,如果進展較嚴重則可注射類固醇,以達到長時間的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