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高溫對心血管危害大? 專家分享護心教戰手則

高溫對心血管危害大? 專家分享護心教戰手則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台灣已進入夏季炎熱天氣型態,防疫期間,仍有部分民眾需在外辛勞工作,除了要預防中暑外,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人,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徵時,不要避諱就醫;另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做好個人防護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夏日須留「心」 保持涼爽補充水

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所引起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過重或肥胖、吸菸及過量飲酒等問題,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雖然天氣冷對於心臟血管傷害較為明顯,但是高溫對人體的危害也不容小覷。

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葉宏一理事長指出,因氣溫升高,體表血管擴張,心臟負荷增加,再加上夏天流汗,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恐會導致心肌梗塞,而脫水現象也會讓心跳加速,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

夏季護心守則  照顧自己和家人

英國心臟基金會呼籲,長者、年幼小孩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人應特別注意熱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在中午11點至下午3點應避免到戶外活動,外出時盡量穿著輕便、通風、淺色衣物,穿戴帽子及太陽眼鏡並隨身攜帶水,惟心血管疾病合併腎臟病病友,補充水分須與醫師討論評估;另外,進出冷氣房時,因冷熱溫差較大,亦會增加心臟血管負擔,也不能輕忽。

落實護心行動 處處留意避免憾事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強調,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王道,就是落實護心行動於日常生活中,保持涼爽、健康飲食,適量多次飲水、居家也要規律運動、向菸說不、控制三高,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

【延伸閱讀】

總是這裡痠、那裡痛? 中壯年「痹病」中藥治療有妙方

身高老是吊車尾 靠生長激素獲改善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8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1名周姓台商在越南經營建築生意多年,近2個月因嚴重口臭與牙齒疼痛,自以為是熬夜火氣大的關係,仰賴漱口水、喝椰子水與止痛藥勉強維持正常工作與生活。日前趁著返台探親時接受牙齒診療,經診斷後為重度牙周病急性發作,且需立即進行治療,否則整口牙齒難保,日後植牙費用更是驚人。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攝護腺肥大有男性長壽病之稱,屬於老化現象。通常男性年過50,攝護腺會逐漸肥大,尤其冬季來臨,天冷時較少喝水、排尿,又習慣憋尿到最後關頭才去如廁,結果卻怎麼也尿不出來,或出現頻尿狀況。因此,冬天不僅要留意呼吸道、心血管疾病,若是已經罹患攝護腺肥大的患者,也要當心攝護腺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50歲詹小姐是乳癌第一期的患者,手術後開始進行每週五天的電療,與服用克荷爾蒙的藥物,但陸續產生潮熱、盜汗、口乾舌燥、咽乾欲咳等症狀,半夜會因為滿身的汗而睡不安穩,人也覺得疲憊,希望用中醫治療改善副作用。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李耘瑄醫師治療兩個月後,詹小姐的症狀陸續改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秋冬季節,早晚溫差大,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務必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因血管收縮促使血壓上升,好發心臟病急性發作;安南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蔡忠紘醫師指出,日前臨床上就有患者因三高慢性疾病未控制良好,導致天氣一轉冷,突然在清晨發生胸悶喘不過氣等現象,送急診後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所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