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高燒3天冒紅疹 9個月大寶寶竟是恐要命的「非典型川崎氏症」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9個月大的寶寶,日前開始反覆發高燒,原本以為只是一般疾病常見症狀,沒想到高燒不止超過3天,身上更出現紅疹,媽媽著急地進出多家醫院反覆檢查,卻遲遲找不出原因,直到日前轉院詳細檢查,才確診竟是「非典型川崎氏症」。醫師提醒,此病為兒童後天性心臟病主因,嚴重者恐會致命。

收治病人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醫師陳劍韜表示,川崎氏症又稱為「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好發於5歲以下的幼兒,目前發病的原因仍然不清楚,不過持續高燒多日是臨床診斷一大標準,主要以血管炎的方式表現,會造成全身性中型動脈的多系統血管發炎,特別是會出現心臟冠狀動脈病灶、冠狀動脈瘤等。

典型川崎氏症患者會出現發燒5天以上,並伴隨以下症狀:皮膚出現紅疹、頸部淋巴結腫大、眼睛出現非化膿性結膜炎、手掌與腳掌水腫,口腔出現草莓舌、嘴唇乾裂等症狀。

陳劍韜指出,除了發燒5天是必要條件外,其餘5項臨床症狀只要符合4項就能判斷是川崎氏症,並且在發燒的早期階段,還常會出現卡介苗接種處紅腫的現象,雖未被列入診斷標準,但臨床上也相當常見。

陳劍韜進一步指出,最近發現有不少像這樣非典型的川崎氏症患者,雖然出現疑似症狀,例如高燒多日不退、身上出現紅疹,但在疾病初期卻又無法完全符合診斷的條件,必須經由抽血檢驗數據以及心臟超音波檢查才能確診。

在兒童疾病中,很多病都會有發燒合併紅疹的現象,陳劍韜說,例如腸病毒、玫瑰疹、其他病毒疹,有的病則會有發燒與結膜炎的現象,例如腺病毒,有一些則是發燒合併口腔出現草莓舌、嘴唇乾裂,如猩紅熱,因此在診斷上必須提高警覺,仔細鑑別,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時機。

陳劍韜強調,目前川崎氏症的治療,發病的10天內是黃金治療期,會給予免疫球蛋白與阿斯匹靈,能降低約80到90%發生心臟病變的機會,同時必須定期回診進行心臟超音波追蹤,大多數都能夠逐漸恢復健康。

醫師提醒,造成兒童發燒以及長紅疹原因很多,若是家中5歲以下的孩童持續發燒,但身上沒有出現典型川崎氏症5項明顯的症狀,往往容易被忽略,若遇到持續發燒3天以上,建議要帶到醫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照片來源:亞大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4個月無法注視人臉、6個月還不會翻身 當心寶寶發展遲緩

大甲媽繞境不喊停 立委助理確診掃到他?陳時中還原足跡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眼睛持續淚眼汪汪,應就醫檢查是否因疾病所引起。(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眼睛老是「水水的」未必是好事!一名50歲女性,最近就常覺得兩側內眼角偶爾會濕濕的,但明明也沒有想哭,就醫檢查才知原來是前一陣子感冒、鼻塞常自行洗鼻子,而內眼角濕濕的情況就老在洗鼻子後出現...

閱讀詳情 »

許多年長者都有早起的習慣,是不是年齡越大、睡眠越少呢?新光醫院睡眠中心李偉康臨床心理師表示,這其實是錯誤迷思!根據研究指出,年紀越大,睡覺時會比較淺眠一些,尤其男性長者較女性更為明顯,但淺眠並不代表睡眠時數較少喔!根據美國睡眠基金會建議,65歲以上年長者仍建議將每日睡眠時間維持在7至8小時之間,對健...

閱讀詳情 »

▲C肝病患如有胸痛、胸悶及疑似中風症狀時,應更積極處理。(示意照/長庚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染有C肝,不只要護「肝」更要當「心」!林口長庚今(16)日發布最新進一步研究結果指出,慢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罹患急性冠心症、急性缺血性中風,要比B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高出1.3倍,死亡率...

閱讀詳情 »

▲香港再傳鼠傳人E型肝炎案例。(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香港再驚爆鼠傳人E型肝炎案例,一口氣新增3例,其中1人並已死亡,這也是鼠傳人E型肝炎首見死亡個案,而連同去年確診的2例,香港已發生5例鼠傳人E型肝炎。疾管署今(16)日說,香港確診患者中一67歲男性1月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