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高燒3天冒紅疹 9個月大寶寶竟是恐要命的「非典型川崎氏症」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9個月大的寶寶,日前開始反覆發高燒,原本以為只是一般疾病常見症狀,沒想到高燒不止超過3天,身上更出現紅疹,媽媽著急地進出多家醫院反覆檢查,卻遲遲找不出原因,直到日前轉院詳細檢查,才確診竟是「非典型川崎氏症」。醫師提醒,此病為兒童後天性心臟病主因,嚴重者恐會致命。

收治病人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醫師陳劍韜表示,川崎氏症又稱為「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好發於5歲以下的幼兒,目前發病的原因仍然不清楚,不過持續高燒多日是臨床診斷一大標準,主要以血管炎的方式表現,會造成全身性中型動脈的多系統血管發炎,特別是會出現心臟冠狀動脈病灶、冠狀動脈瘤等。

典型川崎氏症患者會出現發燒5天以上,並伴隨以下症狀:皮膚出現紅疹、頸部淋巴結腫大、眼睛出現非化膿性結膜炎、手掌與腳掌水腫,口腔出現草莓舌、嘴唇乾裂等症狀。

陳劍韜指出,除了發燒5天是必要條件外,其餘5項臨床症狀只要符合4項就能判斷是川崎氏症,並且在發燒的早期階段,還常會出現卡介苗接種處紅腫的現象,雖未被列入診斷標準,但臨床上也相當常見。

陳劍韜進一步指出,最近發現有不少像這樣非典型的川崎氏症患者,雖然出現疑似症狀,例如高燒多日不退、身上出現紅疹,但在疾病初期卻又無法完全符合診斷的條件,必須經由抽血檢驗數據以及心臟超音波檢查才能確診。

在兒童疾病中,很多病都會有發燒合併紅疹的現象,陳劍韜說,例如腸病毒、玫瑰疹、其他病毒疹,有的病則會有發燒與結膜炎的現象,例如腺病毒,有一些則是發燒合併口腔出現草莓舌、嘴唇乾裂,如猩紅熱,因此在診斷上必須提高警覺,仔細鑑別,避免錯過治療黃金時機。

陳劍韜強調,目前川崎氏症的治療,發病的10天內是黃金治療期,會給予免疫球蛋白與阿斯匹靈,能降低約80到90%發生心臟病變的機會,同時必須定期回診進行心臟超音波追蹤,大多數都能夠逐漸恢復健康。

醫師提醒,造成兒童發燒以及長紅疹原因很多,若是家中5歲以下的孩童持續發燒,但身上沒有出現典型川崎氏症5項明顯的症狀,往往容易被忽略,若遇到持續發燒3天以上,建議要帶到醫院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照片來源:亞大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4個月無法注視人臉、6個月還不會翻身 當心寶寶發展遲緩

大甲媽繞境不喊停 立委助理確診掃到他?陳時中還原足跡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思覺失調症病人因為要天天吃藥,醫界觀察到服藥順從性其實並不好,常發生中斷治療導致病情惡化,甚至嚴重到自傷傷人的狀況,健保署今(30)日宣布針對這一群病人新增長效針劑注射獎勵措施,只要院所年度內每新增連續施打長效針劑個案1人,就額外給予1000到1500元的獎勵。預...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管打到疫苗沒,想要確保免疫力千萬別掉「肉」!國際已有研究指出,只要肌肉流失10%,免疫力就會降低,染疫風險隨之增加;流失30%,疾病恢復能力更是陡降,重症風險提升;一旦肌肉流失超過40%,肺炎死亡風險則大幅上升。醫師提醒,中壯年族群及長輩千萬別輕忽維持肌肉量。 根據...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爆料中心 截至7/29下午1點為止,全國登記只打莫德納的人數有382.5萬人,卻因疫苗採購不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7/29對此表示,因為民眾較多登記莫德納,能打得到機會小。 陳時中稱,目前各類疫苗進口往往都會延遲,而莫德納目前採購數量比較少,如果已經訂購的100萬劑順利來台...

閱讀詳情 »

新北市政府今天(29日)公布5名COVID-19確診者的公共場所足跡,地點遍及家樂福淡新店、家樂福林口店、佳瑪新莊店、台北健身學院。案15729,7月20日上午10時至11時、7月24日中午12時至下午3時,曾前往家樂福淡新店(淡水區中山北路二段)。案15734,在7月21日晚上6時28分至6時48...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