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高科技機電整合步態訓練系統 醫:輔助復健提升行走相關能力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獨立行走是人類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功能,喪失此能力會對病人、家庭造成嚴重的影響,許多神經方面的疾病會造成肌肉無力、肌張力異常、本體感覺喪失及平衡障礙,進而影響病人行走能力。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特地引進一台新的機器輔助行走復健治療設備,此設備是一台高科技的機電整合步態訓練系統,其延伸外骨骼的踏板,在病人膝蓋、髖骨與腹部提供穩定的支撐,建立步態訓練與抗重力肌肉訓練雙重治療機制。

高科技機電整合步態訓練系統 醫:輔助復健提升行走相關能力
▲ 個案實際使用外骨骼機器人設備,學習正常步態行走練習的情形。(圖/新竹臺大分院提供)

新竹臺大分院復健部林樞寰醫師表示,根據文獻上的研究報告顯示,最有效的復健治療是要早期介入、主動參與、多感官刺激、強度要足夠、反覆練習、且要以目標訓練為導向。好比要寫一手好書法,從基本的筆劃開始,到字體的書寫,需要紮紮實實不斷的練習,無法投機取巧的;傳統的復健治療主要由治療師進行,很多肢體癱瘓嚴重的病人,要早期施行站立行走訓練是不容易的,且病人往往在治療結束後,回到病房就難再繼續練習,因此練習的次數明顯不足。

林樞寰醫師說明,為提升治療品質,近期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特地引進一台高科技的機電整合步態訓練系統,其延伸外骨骼的踏板,希望藉由機器輔助行走訓練設備,讓病人可以及早進行重複而精準地步態練習,將步態訓練帶往自動化模式,提升病人行走相關的能力,亦可減輕治療師人力與體力的負擔,擴大醫療資源效益。

復健部楊榮真物理治療師表示,依據醫學文獻的研究發現,經由傳統復健運動治療再加上機器輔助訓練比單獨傳統復健治療更能達到獨立行走目標。希望能透過復健運動訓練後,輔以自動化行走訓練模式,經由視覺與本體覺的回饋,促使神經肌肉重新再教育,讓病人在安全無虞之情況下,及早啟動步行練習,提升個案的自信心。

相關推薦

▲台北市衛生局公布4月的茶葉及花草茶抽驗結果。(照/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食安又見茶飲出包!台北市衛生局今(27)日公布最新抽驗茶葉及花草茶檢驗殘留農藥結果,發現德記茶行的「烏龍茶」以及少帥禪園的「紅玫瑰花」不符規定,分別檢出殺草劑以及殺蟲劑違規,皆已要求販售商及進貨端...

閱讀詳情 »

「亞洲蹲」最近在網路上引起討論熱潮,對大多數亞洲人來說,做這動作根本就跟喝開水一樣簡單!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2016年訪問美國白宮,被記者拍下李總理親切地蹲下幫小女孩拍照的畫面,事後這張照片竟在網路上瘋傳,因為他完美地示範了何謂「亞洲蹲」!亞洲蹲指的是雙腳完全著地、臀部貼近腳踝、雙膝分開的一種動作或姿...

閱讀詳情 »

根據衛生福利部2014至2017年統計資料顯示,18歲以上國人得到高血糖比例為10.12%,目前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而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約占50%的糖尿病患者。 1名65歲患有糖尿病的伯伯就診表示,這2年手麻腳麻越來越嚴重,現在寫字時除非眼睛看著筆,不然筆從手上掉了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