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高科技機電整合步態訓練系統 醫:輔助復健提升行走相關能力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獨立行走是人類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功能,喪失此能力會對病人、家庭造成嚴重的影響,許多神經方面的疾病會造成肌肉無力、肌張力異常、本體感覺喪失及平衡障礙,進而影響病人行走能力。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特地引進一台新的機器輔助行走復健治療設備,此設備是一台高科技的機電整合步態訓練系統,其延伸外骨骼的踏板,在病人膝蓋、髖骨與腹部提供穩定的支撐,建立步態訓練與抗重力肌肉訓練雙重治療機制。

高科技機電整合步態訓練系統 醫:輔助復健提升行走相關能力
▲ 個案實際使用外骨骼機器人設備,學習正常步態行走練習的情形。(圖/新竹臺大分院提供)

新竹臺大分院復健部林樞寰醫師表示,根據文獻上的研究報告顯示,最有效的復健治療是要早期介入、主動參與、多感官刺激、強度要足夠、反覆練習、且要以目標訓練為導向。好比要寫一手好書法,從基本的筆劃開始,到字體的書寫,需要紮紮實實不斷的練習,無法投機取巧的;傳統的復健治療主要由治療師進行,很多肢體癱瘓嚴重的病人,要早期施行站立行走訓練是不容易的,且病人往往在治療結束後,回到病房就難再繼續練習,因此練習的次數明顯不足。

林樞寰醫師說明,為提升治療品質,近期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特地引進一台高科技的機電整合步態訓練系統,其延伸外骨骼的踏板,希望藉由機器輔助行走訓練設備,讓病人可以及早進行重複而精準地步態練習,將步態訓練帶往自動化模式,提升病人行走相關的能力,亦可減輕治療師人力與體力的負擔,擴大醫療資源效益。

復健部楊榮真物理治療師表示,依據醫學文獻的研究發現,經由傳統復健運動治療再加上機器輔助訓練比單獨傳統復健治療更能達到獨立行走目標。希望能透過復健運動訓練後,輔以自動化行走訓練模式,經由視覺與本體覺的回饋,促使神經肌肉重新再教育,讓病人在安全無虞之情況下,及早啟動步行練習,提升個案的自信心。

相關推薦

▲落實「我的餐盤」健康概念,才能遠離肥胖及疾病風險。(照/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肥胖真要死,以台北市為例,台北市松山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駱貞妃指出,106年松山區十大死因中,與肥胖相關的死因就有8項,為此台北市松山區健康服務中心首次與台安醫院、中崙市場自治會合作,結合傳統...

閱讀詳情 »

近年來,不少名人、網紅鼓吹「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所謂「生酮飲食」是指食用大量脂肪,適量吃點蛋白質,至於碳水化合物等含醣食物,攝取量則降到最低。凱硯診所院長、腎臟內科醫師王峯銘提醒,腎臟病患者若採用生酮飲食這種極端飲食模式,可能對腎臟造成負擔,若是糖尿病病友,身體本身便容易產生...

閱讀詳情 »

▲(照/翻攝自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發布2019年「全球穆斯林旅遊指數」,台灣於非伊斯蘭教合作組織的最佳旅遊目的地中,今年首度躋身第3名,與英國、日本並列。事實上,光在大台北地區穆斯林常住人口就有約8萬人,台北市衛生局今(19)日就宣布「台北市北投健康...

閱讀詳情 »

▲台北市也出現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照/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北市爆出今年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且就發生在大安區,搶在48小時內,台北市衛生局今(19)日一早就前往大安區忠孝東路該名男子住家大樓半徑100公尺範圍內,進行噴藥防治,台北市衛生局表示,昨衛生人員初步孳清也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