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高血壓不規律服藥 腎功能僅剩3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高血壓不規律服藥 腎功能僅剩3成

59歲的張先生罹患高血壓逾20年;雖定期看診,卻沒有測量血壓的習慣,時常血壓高至頭痛才服藥。漫不經心治療多年,直到例行性檢查才發現已慢性腎臟病第3期,腎功能僅剩3成,若再不積極控制血壓,恐要終身洗腎。原來血壓控制不佳,不但加速腎功能衰退,且血壓值越高,腎功能衰退的速度越快。張先生一轉消極態度,積極控制高血壓,絲毫不敢大意。

血壓控制不良 心血管疾病風險倍增

根據國內調查發現,高達8成民眾不知血壓控制不良會傷及全身器官。其實高血壓堪稱無孔不入的隱形殺手,長期高血壓不但會引起血管阻塞甚至血管破裂,更會引發連鎖反應傷及全身器官,民眾不得不慎防。為維護全身器官健康,必須從日常積極控制高血壓做起。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表示,血壓每增加20/10毫米汞柱,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即倍增。血壓高也會引發多重併發症,如腦中風、心臟衰竭、腎病變、視力下降、突發性耳聾及四肢缺血性疼痛等,若未及時控制甚至可能危及性命。

高血壓與腎功能不佳互相影響 導致惡性循環

台灣高血壓患者已突破460萬大關,且人數逐年增加,年年入榜國人十大死因之列。由於血壓控制不佳將連帶造成全身重要器官損傷,高血壓與其相關併發症在國人十大死因中佔有高達5項,死亡威脅性不亞於癌症。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張孟源表示,慢性腎臟病患者最常見的共病就是高血壓。長期高血壓會使腎臟受損,而腎臟功能不佳亦會導致血壓高,環環相扣淪為惡性循環。民眾錯信服用降血壓藥物會傷腎的坊間謠言仍時有所聞,反而延誤高血壓治療,造成腎功能受損。積極控制高血壓可顯著降低腎臟病風險,初期腎臟病患者更有望逆轉復原腎功能。

積極控制高血壓 減少43%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3-2015年調查發現,越年輕的高血壓患者自知率與控制率越不理想。逾9成高血壓患者未定期量血壓(每周少於1次),逾半坦言曾自行增減或停用降血壓藥物,恣意隨性的態度是治療高血壓大忌。高血壓患者若遇本身已服用多種藥物時,容易發生自行停藥、減藥情況。目前已有單錠複方降血壓藥物可解決服藥數量過多的困擾,提升患者服藥順從性。

近年來許多研究顯示,積極控制高血壓可顯著降低腦中風發生率、減少43%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降低27%總死亡率。尤其75歲以上、心血管疾病與慢性腎臟病患者等高危險族群,血壓更需控制在收縮壓120毫米汞柱以下。控制高血壓追求的不只是數字,更是為了搶救全身器官健康。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高太太是一名退休的電腦繪圖員,20年前診斷出類風溼性關節炎,後因藥物引發乾眼症,眼睛乾澀、易畏光,即使戴上了眼鏡,視線也越來越模糊,視線每況愈下而不敢出門,5~6年前開始自費使用環孢靈素眼用乳劑,因價格不斐常間斷性的使用,導致治療成效不佳,後來通過健保給付,減輕了藥...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茲卡疫情頻傳,預防措施調整為「1+6原則」!我國第7例境外移入茲卡病毒感染個案,為20歲新加坡籍女性,居住於新加坡阿裕尼灣,9月1日起出現紅疹、關節痛、頭痛、結膜炎等症狀,9月3日入境台灣後因症狀持續,分別於9月4日、5日就醫,由醫院採檢通報,經二採檢驗確認感染茲卡...

閱讀詳情 »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飯店的枕頭大多是放四個呢?根據medicaldaily的報導,枕頭本身太高或太低,其實對頸椎都是不好的,更不用說如果墊錯位置絕對會出問題,短期內你可能只會酸痛不舒服,但長期下來可能就要動手術才能解決了。(超可怕的   # 習慣仰睡的人,可以在膝蓋下方墊個枕頭,這樣可以減...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苗栗市80歲郭奶奶,1個多月前在田間種菜時滑倒,造成腰部、腿部疼痛無力,家人陪同看診後服藥治療,最近因為疼痛加劇,無法入睡,才轉至醫院就醫,經檢查診斷為第十二胸椎壓迫性骨折,建議執行椎體成型術(骨水泥注射),術後症狀明顯改善。 腰部、腿部疼痛 服消炎藥未改善 老奶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