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高血壓不規律服藥 腎功能僅剩3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高血壓不規律服藥 腎功能僅剩3成

59歲的張先生罹患高血壓逾20年;雖定期看診,卻沒有測量血壓的習慣,時常血壓高至頭痛才服藥。漫不經心治療多年,直到例行性檢查才發現已慢性腎臟病第3期,腎功能僅剩3成,若再不積極控制血壓,恐要終身洗腎。原來血壓控制不佳,不但加速腎功能衰退,且血壓值越高,腎功能衰退的速度越快。張先生一轉消極態度,積極控制高血壓,絲毫不敢大意。

血壓控制不良 心血管疾病風險倍增

根據國內調查發現,高達8成民眾不知血壓控制不良會傷及全身器官。其實高血壓堪稱無孔不入的隱形殺手,長期高血壓不但會引起血管阻塞甚至血管破裂,更會引發連鎖反應傷及全身器官,民眾不得不慎防。為維護全身器官健康,必須從日常積極控制高血壓做起。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表示,血壓每增加20/10毫米汞柱,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即倍增。血壓高也會引發多重併發症,如腦中風、心臟衰竭、腎病變、視力下降、突發性耳聾及四肢缺血性疼痛等,若未及時控制甚至可能危及性命。

高血壓與腎功能不佳互相影響 導致惡性循環

台灣高血壓患者已突破460萬大關,且人數逐年增加,年年入榜國人十大死因之列。由於血壓控制不佳將連帶造成全身重要器官損傷,高血壓與其相關併發症在國人十大死因中佔有高達5項,死亡威脅性不亞於癌症。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張孟源表示,慢性腎臟病患者最常見的共病就是高血壓。長期高血壓會使腎臟受損,而腎臟功能不佳亦會導致血壓高,環環相扣淪為惡性循環。民眾錯信服用降血壓藥物會傷腎的坊間謠言仍時有所聞,反而延誤高血壓治療,造成腎功能受損。積極控制高血壓可顯著降低腎臟病風險,初期腎臟病患者更有望逆轉復原腎功能。

積極控制高血壓 減少43%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3-2015年調查發現,越年輕的高血壓患者自知率與控制率越不理想。逾9成高血壓患者未定期量血壓(每周少於1次),逾半坦言曾自行增減或停用降血壓藥物,恣意隨性的態度是治療高血壓大忌。高血壓患者若遇本身已服用多種藥物時,容易發生自行停藥、減藥情況。目前已有單錠複方降血壓藥物可解決服藥數量過多的困擾,提升患者服藥順從性。

近年來許多研究顯示,積極控制高血壓可顯著降低腦中風發生率、減少43%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降低27%總死亡率。尤其75歲以上、心血管疾病與慢性腎臟病患者等高危險族群,血壓更需控制在收縮壓120毫米汞柱以下。控制高血壓追求的不只是數字,更是為了搶救全身器官健康。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根據10大死因分析,除了癌症之外,威脅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就是高血壓及相關病變,而高血壓也是慢性腎臟病以及末期腎臟病的危險因子,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腎臟科主任莊宗芳表示,高血壓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危險因子,經常沒有症狀,因此病人常常無自覺而忽略,不僅容易加速腎功能變差的速...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根據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及生活型態的改變,全球因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4大非傳染病死亡的人數,約占總死亡人數的82%,其中因缺血性心臟病死亡人數,高達740萬人排名第1位。 簡單、適量運動 改善心臟血管彈性 中華民國心...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重陽節將至,適逢流感疫苗開打,如何提升長者疫苗接種率,降低併發重症風險,成為目前備受關注議題之一,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王護理師表示,不少長者對於疫苗預防的觀念還沒有建立,特別是需要照護的長者,很多都認為接種疫苗與否並沒有什麼差別,就算接種疫苗也還是可能會得流感或肺炎。...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一名23歲藍姓青年,2年前發生意外車禍,當時送醫後並無大礙,2個月開始左下肢出現抽痛及麻、熱感,甚至身體逐漸往右傾斜,父母陪同檢查,醫生都說是青少年常見的脊椎側彎,2年後身體嚴重變形,診斷出腰椎椎間盤突出,住院後將4、5節突出的椎間盤部分切除,坐骨神經得到減壓後,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