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高血壓用藥仍起伏不定 導管治療有助穩壓

  高血壓是台灣罹病人數最多的疾病,保守估計,全國約有4至5百萬人血壓偏高,必須持續用藥,不過部分患者血壓起起伏伏,難以達標,台灣高血壓學會、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建議,這類患者可考慮以導管治療高血壓。

  63歲的黃先生罹患高血壓已10多年,期間持續用藥且控制飲食,不敢吃太鹹的食物,也練習慢跑,但血壓始終起伏不定,有時收縮壓甚至飆破180毫米汞柱。由於黃先生的父親曾有嚴重心肌梗塞,堵塞3條血管險些命危,醫師建議他更應積極控制血壓,經過評估,患者決定接受高血壓導管治療,終於讓血壓達標,擺脫心頭大患。

  黃先生指出,自己即使服用高血壓藥物,血壓仍忽高忽低,爬樓梯時感覺體力變差,容易喘個不停,擔心自己會跟爸爸一樣突然心肌梗塞,因此積極就醫,經檢查發現,他的心臟血管功能還不錯,但必須嚴格控制血壓,否則難保急性冠心症發作,為此,他接受了導管治療。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台灣20歲以上成年人當中,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國內目前有近500萬名高血壓患者,卻有3分之1不知道自己血壓偏高,即使得知罹病,能妥善控制的患者比例僅3至5成。

  王宗道說明,血壓應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如確診為高血壓,血壓在160/100毫米汞柱以下,建議先透過限鹽、限酒、減重、戒菸、飲食控制、適度運動等方式調整血壓,經觀察3個月後,若血壓仍未獲得控制,就必須用藥治療。

  部分患者服用降血壓藥物後效果不佳,台灣高血壓學會、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發表治療共識,如用藥效果不佳、常忘記吃藥、難忍藥物副作用或合併有器官損傷等患者,一旦門診血壓值達150/90毫米汞柱,建議可使用「高血壓導管治療」,降低腎交感神經活性,積極控制血壓。

  王宗道談腎臟在血壓調控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如果腎臟交感神經過度活化,會造成腎素分泌增加,進而提升鈉再吸收作用、降低腎臟血流,導致血壓升高。高血壓導管治療作法與心導管類似,均從患者鼠蹊部進入體內,導管進入腎動脈後,以微能量降低末端過度活躍的交感神經活性,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中央、地方拚命衝疫苗施打率之下,現在傳出台北市基層第一線醫護人員有怨言,質疑為了施打率數字好看、醫護人力反被壓榨,在醫院已經沒降載之下,又要支援打疫苗,沒人照顧病人怎麼辦?負責花博疫苗施打的仁愛院區院長蕭勝煌今(20)日出面澄清,目前人力每天預計動用12位醫師,54...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由台南新樓醫院社區健康中心、裕聖里以及裕文國小共同舉辦的「童年記憶Fun學趣」世代同樂活動,於今(20)日上午在裕文國小熱鬧展開,參與的長者及國小學童共計45人。 裕聖里里長黃姿雅表示,長者豐富人生閱歷是學童最好老師,希望透過這樣活動讓里民和小朋友更加親近,增加互...

閱讀詳情 »

作者 醫藥記者 梁少珊演出超夯韓劇《太陽的後裔》建築工人「高班長」一角的南韓演員南文哲,傳出因為罹患大腸癌,不敵病魔逝世,享年50歲。大腸癌的初期症狀不明顯,好發年齡為50歲以上,那民眾要如何察覺並就醫呢?台北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高彬勝替民眾說分明,有關大腸癌的前兆症狀、治療,以及預防方式。Q:大...

閱讀詳情 »

根據最新統計資料顯示,糖尿病為國人十大死因中第五名,而全台灣20歲以上國人高血糖與糖尿病的盛行率已超過10%,意味著20歲以上國人每10人中就有一位有高血糖甚至糖尿病的狀況,這還不包含,不清楚自身狀況、未就醫確診者。而在如此龐大數量的高血糖、糖尿病患者下,其中許多患者有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形,除了自身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