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高血壓用藥仍起伏不定 導管治療有助穩壓

  高血壓是台灣罹病人數最多的疾病,保守估計,全國約有4至5百萬人血壓偏高,必須持續用藥,不過部分患者血壓起起伏伏,難以達標,台灣高血壓學會、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建議,這類患者可考慮以導管治療高血壓。

  63歲的黃先生罹患高血壓已10多年,期間持續用藥且控制飲食,不敢吃太鹹的食物,也練習慢跑,但血壓始終起伏不定,有時收縮壓甚至飆破180毫米汞柱。由於黃先生的父親曾有嚴重心肌梗塞,堵塞3條血管險些命危,醫師建議他更應積極控制血壓,經過評估,患者決定接受高血壓導管治療,終於讓血壓達標,擺脫心頭大患。

  黃先生指出,自己即使服用高血壓藥物,血壓仍忽高忽低,爬樓梯時感覺體力變差,容易喘個不停,擔心自己會跟爸爸一樣突然心肌梗塞,因此積極就醫,經檢查發現,他的心臟血管功能還不錯,但必須嚴格控制血壓,否則難保急性冠心症發作,為此,他接受了導管治療。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台灣20歲以上成年人當中,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國內目前有近500萬名高血壓患者,卻有3分之1不知道自己血壓偏高,即使得知罹病,能妥善控制的患者比例僅3至5成。

  王宗道說明,血壓應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如確診為高血壓,血壓在160/100毫米汞柱以下,建議先透過限鹽、限酒、減重、戒菸、飲食控制、適度運動等方式調整血壓,經觀察3個月後,若血壓仍未獲得控制,就必須用藥治療。

  部分患者服用降血壓藥物後效果不佳,台灣高血壓學會、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發表治療共識,如用藥效果不佳、常忘記吃藥、難忍藥物副作用或合併有器官損傷等患者,一旦門診血壓值達150/90毫米汞柱,建議可使用「高血壓導管治療」,降低腎交感神經活性,積極控制血壓。

  王宗道談腎臟在血壓調控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如果腎臟交感神經過度活化,會造成腎素分泌增加,進而提升鈉再吸收作用、降低腎臟血流,導致血壓升高。高血壓導管治療作法與心導管類似,均從患者鼠蹊部進入體內,導管進入腎動脈後,以微能量降低末端過度活躍的交感神經活性,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

相關推薦

脖子裡筋肉細又多,如同四通八達的「筋膜網」,一旦有肩頸僵硬問題,這緊繃的力量,就化身成疾駛的列車,從頸部一路開進腦子裡作怪⋯⋯ 頭痛此症,還真頭痛!一大堆的頭痛患者,以為自己這輩子的頭痛,都得靠吃藥過日子了;其實,有大半的頭痛情況,是從腦袋下面的「頸子」生出來的,而腦子裡⋯⋯根本什麼事都沒有。 不只...

閱讀詳情 »

撰文/春霓、攝影/張紋豪、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乾癬不是癬,而是一種慢性發炎的皮膚疾病! 奇美醫院皮膚科主任賴豐傑說,對乾癬患者來說,最痛苦的莫過於每天掉不停的白屑屑,除了病灶的不適外,在社交、工作上會帶來許多的困擾,進而產生憂鬱、沮喪等心理方面症狀。   成因:壓力占3至4...

閱讀詳情 »

寶寶睡前總是「歡歡」?其實可能是爸媽錯過寶寶的睡眠暗號了!長庚醫院專任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表示,掌握寶寶發出的睡眠暗號,再配合安撫入睡儀式,就有著讓幼兒擁有較穩定、健康的睡眠!但若不慎錯過睡眠暗號,寶寶則可能「一哭二鬧三歡歡」,那可就更難安撫囉!  想要寶寶安穩入睡倒底該怎麼做?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表示,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