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高醫引進核磁共振新技術 放療精準又升級

高醫引進核磁共振新技術 放療精準又升級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核磁共振結合放療新技術,癌症看得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日前簽下首座核磁共振影像導引直線加速器,放療更精準,不受呼吸、心跳或吞嚥干擾,讓醫師看清腫瘤變化,及時調整照射,降低副作用。高醫癌症中心主任黃志仁表示,MRI影像引導可避免輻射,更清楚辨別腫瘤軟組織,適用於胰臟癌等位置刁鑽的癌症治療,是放療一大進步。

造福南部癌友 高醫引放療新技術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侯明鋒與醫療集團執行長李惇,簽訂先進的核磁共振影像導引直線加速器,是結合磁振掃描和直線加速器的新技術,藉由放射治療前執行核磁共振影像定位,讓醫生清楚看到腫瘤位置及形狀變化,可立即調整放射線照射的腫瘤部位。

侯明鋒表示,此次引進核磁共振影像導引直線加速器,是用非游離輻射的MR影像,可在不增加人體輻射劑量下透視人體,提升每日治療擺位的準確性,可每天隨腫瘤變化更改治療計畫,治療中更能自動化控制照射時機,提升治療效果並降低正常組織損傷。

放療邁入個人化治療 精準照射減輕副作用

「手術邁向機器手術時代,藥物則演變為標靶治療,放療也將進入個人化治療時代。」黃志仁解釋,過去透過X光導引,但在數分鐘至數十分鐘的照射中,體內器官受到呼吸、吞嚥、腸胃蠕動、心臟跳動、膀胱體積改變等影響,上述都會改變腫瘤位置。儘管,傳統放療以放大照射範圍,確保腫瘤照射足夠的輻射劑量,但也讓周遭正常組織受傷害,加大副作用。

舉胰臟癌為例,由於腫瘤可能接近十二指腸,放療中難免誤傷而有副作用。黃志仁主任說,透過MRI影像導引,能輕便辨別腫瘤與周遭組織,縮小治療範圍,更可即時監測,隨著腫瘤變化調整治療方針,有助減輕治療次數,減少副作用風險,獲得更好治療。

「看見腫瘤再治療,看清楚再治療。」黃志仁總結該直線加速器可提供三大臨床優勢:一、精準定位和快速劑量預測;二、根據每日解剖變化調整治療計畫;三、治療中即時追蹤腫瘤。

癌症看得見 高醫預計2020年6月啟用

美國原廠公司營運長Shahriar Matin提到,歐美研究顯示,該設備有助提升胰臟癌治療成效,期盼亞洲盛行的胃癌、肝癌、肺癌等,也能獲得不錯成果。

高雄醫學大學校長鐘育志期許,高醫能成為亞洲基地,成為臨床示範中心。侯明鋒則提出,高醫此次添購核磁共振設備,預計將在2020年6月院慶前啟用,造福更多南部病患。

【延伸閱讀】

醫病共享決策 這樣治療子宮肌瘤才滿意

苦!枕邊人鼾聲雷動 睡眠呼吸中止症睡再久也沒精神

血流不止好危險? 金曲歌王這疾病一樣發光發熱!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08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TPMMA)於1991年成立,數十年來與台灣的醫藥環境共同改變成長,匯集了商、政、學界各方專家,提升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的技術、人才、資訊、學術。因此設立了醫藥行銷師(MR)認證,提昇藥品行銷暨管理、培訓及獎勵藥品行銷暨管理人才,促進藥品行銷暨管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3歲的孕婦怡華(化名),即將迎接生命中的第一胎,預產期預估是在雙十節節慶,因此滿心期待產下雙十寶寶,然而近期台灣疫情爆發,院內群聚事件頻起,醫療院所受到嚴峻的挑戰,所以對於需要定期進出醫療院所產檢的怡華來說,十分擔心自己或陪同家屬到醫院時,會因此而染疫,另外產期將近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你是乾眼症的高風險族群嗎?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眼科鄭惠川主任指出,3C產品重度使用者、65歲以上長者、停經後女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是乾眼症四大高風險族群,應提高警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眼科孫啟欽教授呼籲,如果民眾懷疑罹患乾眼症,建議先透過「眼表疾病指數量表(OSDI)」自我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呂佳恆報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僅口罩成為每個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居家辦公也成風氣,也讓許多人趁此機會嘗試從未嘗試過的醫美保養。以大台中地區而言,首次嘗試微整療程的民眾就增加三至四成,在疫情趨於穩定後,接受微整療程的民眾,整體也增加一至兩成;大台中地區開業醫美診所吳南緯醫師表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