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醫病共享決策 這樣治療子宮肌瘤才滿意

醫病共享決策 這樣治療子宮肌瘤才滿意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現在治療不是醫師說了算!」醫療現場越來越重視「醫病共享決策」,婦女常見的子宮肌瘤也能因此找到適合的治療方式。亞東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暨病房主任吳文毅分享,一名47歲女企業家,發現經血過多、貧血,確診子宮肌瘤,考量停經後腫瘤會縮小,且她強調事業忙、不想開刀,與醫師共同選擇新式子宮肌瘤藥物治療,症狀明顯改善,已治療1年多,對治療很滿意,預計持續服藥至停經。

3成女性有子宮肌瘤 經血多變貧血勿輕忽

吳文毅醫師說明,子宮肌瘤是子宮肌肉層細胞突變發生的良性腫瘤,主要與體質問題有關,和生活型態、飲食無關,常見症狀為經血多、週期變長,甚至貧血,若壓迫膀胱會頻尿,壓迫腹部則腹痛、腹悶等。

臨床統計顯示,每10個女性就有3-4人有子宮肌瘤,好發生育年齡女性。若無症狀不須治療,但常有患者不察經血有異,直到出血量太多而貧血,出現臉色和嘴唇蒼白、頭暈目眩、胸悶、心悸、活動容易喘,尤其靠近子宮內膜的肌瘤最容易增大出血量,上述都建議積極治療。

子宮肌瘤全新口服藥 先縮小腫瘤

醫病共享決策是醫病相互尊重、溝通,由醫師提出不同處置的實證資料,病人則提出自己的喜好與價值觀,共同討論達成最佳的治療選項。治療子宮肌瘤分手術與非手術方式;吳文毅醫師解釋,非手術可服用止痛藥與止血藥,但僅治標;而傳統停經針,可降低體內荷爾蒙濃度,引起假性停經來縮小肌瘤,但常有心悸、失眠和盜汗等副作用,也只能短期使用6個月避免骨質疏鬆,已較少使用。

不過,目前有治療子宮肌瘤全新機轉的口服藥物「選擇性黃體素受體調節劑」,療效佳,副作用少,且使用期間無限制;醫師表示,一個療程3個月(造成假性停經),休息2個月(月經恢復),在第二個療程可縮小肌瘤體積一半。後續可以選擇繼續吃藥、手術或待觀察。尤其肌瘤縮小後,手術比較容易,傷口、失血量較小,恢復也快。


醫病共享決策 這樣治療子宮肌瘤才滿意

▲亞東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暨病房主任吳文毅

醫病共享決策 自己的治療自己選

由於子宮肌瘤治療方式多元,吳文毅醫師常遵循「醫病共享決策」,與患者共同選擇最合適治療。不僅患者對於子宮肌瘤治療的概念比較完整,也能找到最符合患者的治療,因醫師想法可能不同患者,也不見得了解患者需求。

針對患者與醫師討論有3要點,吳文毅醫師建議,先提出不舒服症狀,再表達是「生產完」,還是「未來打算生」,或「很快要生」,再衡量對手術和藥物接受程度,也可考量工作、身體狀況、其他疾病等生活要素,都會影響治療方式。

吃藥先縮小子宮肌瘤 兩次手術變1次

除上述案例,還有一名35歲女性上班族,經血量很大,使用夜用型加長衛生棉還會沾濕衣褲,被診斷是子宮黏膜下肌瘤。在過去無有效藥物前,這類大肌瘤需要2次手術才能根除,所幸經全新機轉的口服藥物「選擇性黃體素受體調節劑」先縮小肌瘤,服藥3個月血色素恢復正常,胸悶、心悸症狀消失,人也恢復元氣,只要一次子宮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就切除肌瘤。

吳文毅醫師呼籲,若女性經血量多、貧血等症狀,並確診子宮肌瘤,應積極治療,與醫師共同決定合適的治療方式,疾病即可獲得滿意的改善。

【延伸閱讀】

子宮肌瘤經血太多 她不治療險丟命

子宮肌瘤治療新趨勢 海扶刀搭配新一代口服藥

子宮肌瘤怎麼辦? 開刀並非唯一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04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足底筋膜炎的典型症狀是一早起床落地的第一步,此時疼痛症狀最嚴重,繼續行走會感到疼痛減輕,但休息後再次行走時剌痛感會再加劇,許多因工作需長時間跑步、站立、行走的人,如跑步選手、舞蹈者、美髮師、百貨量販櫃檯人員、長期穿高跟鞋者最常有此困擾。足底筋膜炎  症狀輕微改...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衛福部疾管署疾管署以「戰勝愛滋,分享愛」作為今年宣導主軸,邀請奧運拳擊國手黃筱雯拍攝宣導影片,同時宣導相關知識,關注愛滋防治議題。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將每年12月1日訂為「世界愛滋病日」,並提出2021宣導主題「End i...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入冬以來低溫不斷來襲,天冷血管過度收縮、血壓上升往往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發生!根據衛福部公布109年國人10大死因,心臟病是國人健康第2號殺手。醫師指出,除年紀大血管老化因素,一般人錯誤的飲食習慣、不運動,及高壓忙碌生活,都可能在體內埋下健康未爆彈。 三高或潛藏三高者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大防疫中心COVID-19疫苗團隊專注於開發第二代COVID-19的疫苗,利用團隊的黏膜佐劑技術,在鼻內免疫中有效提升老鼠血清中棘蛋白特異性抗體及中和性抗體,優於目前含佐劑棘蛋白肌肉注射疫苗。另成功根據delta 病毒株RBD 及人類ACE2設計出可測量針對目前流行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